我國南北各省區均有栽培,間有逸為野生。廣布亞洲東部和東南部。
采收加工 夏秋季開花前分次采摘,除去雜質,曬幹。
藥材性狀 葉片多皺縮卷曲,常破碎,完整的葉片呈卵圓形,長4~13厘米.寬2.5~9厘米或過之.頂端急尖,基部闊楔形,邊緣有撕裂狀鋸齒.葉柄長2~7厘米.兩面紫色至紫藍色或上面紫綠色,疏被灰白色毛,下面可見多數凹陷的腺點。質脆易碎。氣辛香,味微辛.以葉片大、色紫、不帶枝梗、香氣濃郁者為佳。
性味和功用 辛.溫。歸肺、脾經。解表散寒,行氣和胃。用於風寒感冒,咳嗽氣喘,妊娠嘔吐,胎動不安。又可解魚蟹中毒。常用量5~1O克。
附註
①紫蘇Perilla frutescens(Linn.) Britt.常見有兩種類型;壹類葉綠色,花白色,習稱白蘇;壹類葉和花均紫色或紫紅色,習稱紫蘇。入藥多取花葉紫色的。
②紫蘇在我國栽培很廣,栽培歷史也很長,因而形成多個變種。除本書記載的回回紫蘇外.尚有野紫蘇var.acula(Thunb.) Kudo和耳齒紫蘇var.auriculato-dentata C.Y.Wu,據報道(中國植物誌六十六卷)這些變種也均可入藥。
附:紫蘇梗
本種為回回蘇的幹燥莖,商品呈方柱形,角鈍圓,長短不壹,直徑5~ 15毫米。表面紫棕色或暗紫色,四邊均有直溝和直紋,節部稍膨大,有對生的枝和葉痕。體輕,質硬。以莖粗壯,紫棕色者為佳。辛,溫。歸肺、脾經。理氣寬中,止痛安胎。
附:紫蘇子
本品為回回蘇的幹燥成熟果實。商品為小球形或卵形顆粒,直徑1~3毫米,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有隆起的暗紫色網紋和圓形小凸點。果皮薄,硬而脆,易壓碎。種子黃白色,種皮膜質,子葉2,油性,用手搓之有紫蘇香氣。以粒大飽滿,色黑者為佳。辛,溫。歸肺經。降氣消痰,平喘,潤腸。
功用: 歸肺、脾經。解表散寒,行氣和胃。用於風寒感冒,咳嗽氣喘,妊娠嘔吐,胎動不安。又可解魚蟹中毒。
性味: 辛.溫
英文名 FOLIUM PERILLAE
別名蘇葉
來源本品為唇形科植物紫蘇 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的幹燥葉(或帶嫩枝)。夏季枝葉茂盛時采收,除去雜質,曬幹。
制法除去雜質及老梗;或噴淋清水、切碎,幹燥。
性狀本品葉片多皺縮卷曲、碎破,完整者展平後呈卵圓形,長4~11cm ,寬2.5~9cm。先端長尖或急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邊緣具圓鋸齒。兩面紫色或上表面綠色,下表面紫色,疏生灰白色毛,下表面有多數凹點狀的腺鱗。葉柄長2~7cm,紫色或紫綠色。質脆。帶嫩枝者,枝的直徑2~5mm,紫綠色,斷面中部有髓。氣清香,味微辛。
鑒別
(1) 本品葉的表面制片:表皮細胞中某些細胞內含有紫色素,滴加10%鹽酸溶液,立即顯紅色;或滴加 5%氫氧化鉀溶液,即顯鮮綠色,後變為黃綠色。
(2) 取本品粗粉0.7g,置500ml 圓底燒瓶中,加水250ml ,混勻,連接揮發油測定器,自測定器上端加水至刻度,並溢流入燒瓶中為止,再加石油醚(60 ~90℃)1.5ml,連接回流冷凝管,加熱至沸,並保持微沸2 小時,放冷,分取石油醚層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紫蘇葉對照藥材0.7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 ,分別點於同壹矽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90℃)-醋酸乙酯(19:1)為展開劑,展開,展距15cm,取出,晾幹,噴以二硝基苯肼試液,放置。供試品色譜中,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性味歸經辛,溫。歸肺、脾經。
功能主治解表散寒,行氣和胃。用於風寒感冒,咳嗽嘔惡,妊娠嘔吐,魚蟹中毒。
用法用量 5~9g 。
貯藏置陰涼幹燥處。
備註
(1)紫蘇葉能散表寒,發汗力較強,用於風寒表癥,見惡寒、發熱、無汗等癥,常配生姜同用;如表癥兼有氣滯,有可與香附、陳皮等同用。紫蘇葉用於脾胃氣滯、胸悶、嘔惡,不論有無表癥,均可應用,都是取其行氣寬中的作用,臨床常與藿香配伍應用。此外,本品有能行氣安胎,常配砂仁、陳皮同用,治療妊娠惡阻、胎動不安。紫蘇辛溫,能解魚蟹毒,中魚蟹毒後可用單味紫蘇煎服,或配合生姜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