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大蒜應該什麽時候放在湯裏?

大蒜應該什麽時候放在湯裏?

煮湯時,應在煮湯前半小時放入大蒜,這樣既能使大蒜煮熟,又能使其完全有蒜味。

做湯的9個技巧:

1,湯肉在焯水前要用冷水浸泡。

把買來的肉切成合適的大小,放在盆裏,用流動的水在水槽裏沖洗幹凈。除了去血,還有去腥、去雜、使肉質變軟的作用。漂洗後要浸泡1小時左右。在沸水中焯水後,可以去除殘留的血水和異味,也可以消除部分脂肪,避免湯汁過於油膩。

2、湯藥需要洗凈。

中藥材的生產會經過幹燥、暴曬和保存,可能會覆蓋壹些灰塵和雜質。使用前最好用冷水稍微沖洗壹下,但千萬不要時間太長,以免藥材中的水溶性成分流失。另外,中藥材不要壹次買太多,以免用完,時間長了會發黴變味。

3、加水學習

這是做湯的關鍵。發現原料和水按不同比例熬制時,湯色、香氣、口感都有較大差異,分別為1: 1: 1.5和1: 2,最好的結果是1: 1.5。測定了湯的營養成分,湯裏的氨氮(可以代表氨基酸)含量也是最高的,甚至比用水少的時候還要高。這是因為加的水量太少,原料不能完全浸沒,影響了湯中營養成分的濃度。隨著加水量的增加,稀釋後湯中氨氮的濃度會降低。但當原料與水的比例為1:1時,湯中的鈣、鐵含量最高。

4、慢燉,但不宜過長。

雖然用文火煲湯需要很長時間,但是時間越長越好。對於大多數湯來說,1~2小時為宜,對於肉來說,2~3小時是煮出鮮香的最佳時間。如果以葉菜為主,煮太久就更不利了。

5、火的大小是關鍵

通常是在壹定的高溫下用大火燉,特別是有帶骨髓的肉料時,要先用大火把血和浮沫逼出,避免湯渾濁。燒開後需要轉小火靠近爐心慢慢煮。切記不要上下火,這樣容易讓食材粘鍋,破壞湯的鮮美。

6.調味增加味道

喜歡喝新鮮原味的,可以不加調料。如果要調味的話,建議烹飪前加點鹽。過早放鹽會釋放肉中所含的水分,加速蛋白質的凝固,影響湯的鮮味。如果喜歡重口味,還可以加入雞精或者蘑菇精。如果煮魚,可以加姜片或者米酒去腥。

7、搭配要適當

很多食物都有固定的搭配模式,使得營養素起到互補的作用,也就是餐桌上的黃金搭配。比如海帶燉湯,酸性食物肉和堿性食物海帶有壹個組合的效果,在日本長壽地區的長壽食品中很受歡迎。為了使湯的味道純正,壹般不需要與各種動物性食物壹起煨制。

註意調味材料的順序,煮湯的時候特別註意不要先放鹽。因為鹽能把原料中的水分排出,蛋白質會凝固,鮮味不足。通常60℃ ~ 80℃的溫度容易造成部分維生素被破壞,而煮湯則使食物溫度長期保持在85℃ ~ 100℃。因此,湯中應加入蔬菜,以減少維生素c的破壞,在湯中加入味精、香油、花椒、姜、蔥、蒜等調味品,使其獨具特色,但註意用量不宜過多,以免影響湯的原味。

8.註意喝湯的時間。

“飯前喝湯,苗條健康”;“喝湯後越喝越胖”,有道理。吃飯前喝湯相當於給胃腸道添加了潤滑劑,中間時不時喝湯有助於食物的稀釋和攪拌,有利於胃腸道對食物的吸收和消化。同時,吃飯前喝湯可以部分填飽肚子,可以減少主食的攝入,避免能量攝入過多。飯後喝湯容易造成營養過剩。

9.湯煮的時間越長,營養越少。

長期以來,人們認為“湯煮的時間越長,湯就越有營養”。對此,同濟大學醫學院營養與保健食品研究所進行了實驗研究。他們選了蹄花鍋,草雞鍋,老鴨鍋。通過檢測發現,加熱65438±0小時後蹄的蛋白質和脂肪含量明顯增加,之後逐漸下降;草雞蛋白質和脂肪含量在加熱0.5小時後逐漸增加,在蛋白質加熱1.5小時,脂肪加熱0.75小時後達到最大。鴨肉加熱1小時後蛋白質含量基本不變,加熱45分鐘後脂肪含量上升到最高值。長時間煲湯並沒有像人們期望的那樣提高這三種湯的營養。尤其是草雞鍋和老鴨鍋,煮的時間越長,蛋白質含量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