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種植期的管理目標
種植期的管理是有目標的,壹切管理工作都是圍繞這個目標進行的。第壹個管理目標是保證秧苗栽後不死不病,把秧苗從秧盤栽到地上,至少保證其成活,這是最基本的要求;第二個管理目標是讓苗快慢下來,讓它盡快慢下來;第三個管理目標是發展根系。這三點是判斷種植工作好壞的標準。這三個管理目標實現了,就為後期高產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第二,種植期的核心細節管理
雖然種植期在整個蔬菜生長期很短,但是很多管理細節都很重要。從重點來說,主要有以下幾點。
(壹)消毒是核心。
只有做好消毒工作,才能保證最基本的定殖目標,使幼苗不死亡,疾病不發生。消毒工作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壹個是種植苗的消毒,壹個是土壤的消毒,這是我們很多菜農容易忽視的。
1,消毒葉片提高抵抗力
苗木的消毒,不管是自己育苗還是買苗,都要對葉片進行消毒,提高抵抗力。具體消毒劑可根據種植茬數和往年發病情況靈活使用。但不管是什麽病,都可以分為高等真菌病、低等真菌病和細菌性疾病。
我們很多菜農分不清疾病,所以建議在噴藥的時候可以把真菌性疾病和細菌性疾病壹起預防。用藥建議75%苯甲酰胺?雙氰胺(20%苯醚甲環唑+55%雙氰胺蒽醌)水分散粒劑5g +30%春雷?霜黴威(2%春雷黴素+28%霜黴威鹽酸鹽)水劑40毫升+含氨基酸的水溶肥料30毫升壹桶水,用莖葉噴苗。其中苯甲酰胺?氰化物控制高等真菌,春雷?霜黴威預防細菌性病害,中微量元素水溶肥料提高幼苗抗性。
2、根部消毒促進生根
根系消毒包括苗木根系消毒和土壤消毒。
(1)根部消毒
用秧盤沖洗根部生根,防止秧苗死在根部,也就是防止根部攜帶病菌。蘸根後,種植後不需要澆根。只要不是7月份種的,因為7月份是氣溫最高的時候,蘸根後要噴壹次苗,也就是說除了秋茬,蘸壹次根,防止苗死是沒有問題的。
指甲膏推薦蘸根嗎?惡黴靈+枯草芽孢桿菌+霜黴威鹽酸鹽+氨基酸中含有微量元素的水溶肥料用於防治與莖基腐病、立枯病和根腐病有關的三種病原菌:立枯絲核菌、鐮孢菌和腐黴。浸根後,定植前在棚內放置3-4小時,幼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都要消毒。
(2)土壤消毒
特別是對於連作,如果是新建的大棚,新建的大棚是不需要消毒的。如果種了4~5年,壹定要消毒。土地清理完畢後,播種前7~10天澆壹次消毒水,然後隨水施用500 g ~ 1 kg三氯異氰尿酸,用量根據連作年限確定,在澆水創造水分的同時減少土壤中的病原菌數量。
很多菜農擔心強氧化劑的施用會殺死整地施用的菌肥。其實我們用的菌肥是幹的,裏面的細菌是休眠的。澆水後細菌要過幾天才會蘇醒。當細菌被激活時,氧化劑已經過了有效期。
(二)種植方法巧妙
1,關於起壟
起壟和平畦栽培哪個好?我們首先要明白培土的目的是什麽。如果是冬茬或早春茬,種植前要先起壟,因為外界溫度已經很低,種植時地溫會降低。起壟最大的好處是提高地溫,這在冬季或早春尤為關鍵;夏秋茬後,秋後整平起壟效果不大。
起壟時,高度至少要在20~25 cm,過低達不到起壟的目的。我們有些菜農喜歡在平畦裏種,然後把土培育成高壟。不推薦這種栽培模式,因為現在土壤在惡化。如果我們在平畦種植後進行培土,很容易導致根部漚制和早衰的問題。
2.關於殖民
種植的主要問題是把握深度。無論哪種茬,建議深挖淺栽,深栽的苗長不起來。淺栽苗的優勢首先是地溫高,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其次,夏秋季節容易澆水過多,種植越深,老根越容易漚。壹般建議苗栽後與地面的高度與栽入秧盤時相同。如果有雜草叢生的幼苗,可以躺著或深植。
3、關於穴肥
到底種植要不要穴施,很多廠家都說菌肥是安全的,可以直接施在穴上。也不是沒有可能。目的是什麽?如果只是讓苗慢壹點,就沒必要施針灸了。穴施肥可以用,但壹定要發揮它的用途。穴施肥預防根部病害只有壹種情況,因為有些土傳病害,如鐮孢菌、鐮孢菌等,不能完全殺滅,只會壓低病原基數。在此基礎上,在穴內施壹些菌肥,形成菌群優勢,可以防止幼苗枯死,其他壯苗根本不需要。
種植期間的水肥管理,請參考上壹篇文章。三水丁幹坤?章節:大棚種菜,管好土、肥、水,妳也能成為種菜能手。
(四)關於塑料薄膜的選擇
對於地膜,首先要明確有地膜肯定比沒有地膜好。當使用塑料薄膜時,有三個主要問題:
1.塑料薄膜什麽時候覆蓋?
建議地膜覆蓋時間為種植後12~20天,不建議過早覆蓋。越早,土壤表面就會形成壹個高溫高濕的小環境,不利於根系深入。
2.蓋白膜還是黑膜?有什麽區別?
白膜和黑膜的使用是有講究的,要根據用途來選擇。白膜最大的優點是透光,可以提高地面溫度;黑膜不透明,最大的好處是防雜草。如果田間雜草太多,建議使用黑膜,特別是大型種子棚。除草的人工成本太高。黑膜分為銀灰色膜,正面是銀灰色,背面是黑色,正面是驅蟲,背面是雜草。黑白膠片,白色正面,黑色背面,反光正面,防雜草背面。在選擇塑料薄膜的時候,壹定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
3.塑料薄膜的厚度
無論選擇白膜還是黑膜,建議厚度宜厚不宜薄,不容易壞。過了壹個生長季,就可以順利收回,千萬不能把塑料薄膜旋入地裏,這對下壹茬作物的根系生長極為不利。
(5)定植後兩階段溫度管理
種植後的溫度管理也尤為重要。建議分兩個階段。第壹階段是從種植到出苗延遲,壹般建議7天左右。這個階段稱為慢苗期,建議在慢苗期進行高溫管理,促進快速慢苗,但這種高溫並不悶熱。所謂高溫管理,比如西紅柿白天的合理溫度是28~30℃,不超過32℃;黃瓜、甜瓜等瓜類,建議合理的白天溫度為30~32℃,不超過34℃;茄子和辣椒的合理日間溫度為30~32℃,不低於28℃。
第二階段是緩苗期到開花期,此時幼苗已經生根,采取中溫管理。高溫管理有利於緩苗,中溫管理有利於控苗和平衡生長。後期溫度越高,越容易白長。
(6)關於線蟲的防治
線蟲也是許多菜農擔心的問題。只要地裏有線蟲,就不可能完全殺死。所有的措施都是為了減少線蟲的來源基數,無論是高溫棚還是其他方法,目的都是將線蟲的危害控制在可控範圍內。線蟲的防治可分為三類。
物理防治:溫室栽培的主要措施是高溫閉棚,冷棚采取的措施是低溫凍地,因為無論怎麽閉棚,10 cm的地面溫度都達不到55℃的要求,所以只能低溫凍地。低溫如何凍地,等這壹茬冷棚的菜拔完了再說。關於高溫大棚,可以參考我之前的文章:用好高溫大棚,減少土傳病蟲害,同時改良土壤。
化學防治:目前化學防治使用最多的是兩類藥物,壹類是噻唑磷,另壹類是阿維菌素。阿維菌素不推薦使用,因為它有抗藥性。雖然噻唑磷也有抗藥性,但目前在化學藥劑中仍屬於主流類別。噻唑磷不能單獨使用,必須添加氨基酸低聚糖。化學防治的優點是見效快,缺點是容易產生抗藥性。
生物防治:利用細菌防治線蟲,如淡紫擬青黴可以防治線蟲,細菌的使用與土壤有直接關系。單壹微生物菌劑的使用特別受到土壤的限制。選擇菌劑時建議使用高含量、復合菌劑,盡量不要只用壹種。
在線蟲的防治中,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上述防治方法,並建議采用三種綜合防治方法。原理是物理防治能解決的不需要化學防治,生物防治能預防的不需要化學防治。
在種植蔬菜的過程中,種植期是壹個承前啟後的環節。菜農必須種植壹些種植的管理細節。這樣才能為後期高產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