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減脂餐食譜 - 簡述白喉毒素的發病機理和免疫機制。

簡述白喉毒素的發病機理和免疫機制。

白喉桿菌是白喉的病原體,因患者的咽喉黏膜有壹層灰白色的假膜而得名。傳染源為患者和攜帶者,通過飛沫和玩具傳播,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這種細菌不侵入人體血液,在粘膜局部定植並產生白喉毒素,引起局部炎癥,侵入血液形成毒血癥,導致全身中毒癥狀。白喉毒素具有很強的細胞毒作用,可引起局部粘膜上皮細胞的炎癥、滲出和壞死。滲出的纖維素與局部細菌、炎癥細胞、壞死黏膜緊密結合,形成壹層假膜,不易擦掉。如果假膜延伸脫離氣管,患者在發病初期可能會窒息死亡。

白喉毒素是壹種酶原,被酶蛋白降解後分為A、B兩個多肽片段。B的肽鏈無酶活性,有1受體結合區和1易位區,與易感細胞表面的受體結合,顯示其選擇性親和力。壹個肽鏈有酶活性,但不能單獨侵入細胞;通常a肽鏈由b肽鏈攜帶,附著在細胞膜受體上,轉運到細胞質中。A肽鏈使細胞內延伸因子II (EF-2)失活,使細胞容易發生蛋白質合成障礙。常見的易感細胞有心肌、外周神經、肝臟、腎臟、腎上腺等組織,可引起相應的臨床癥狀。

免疫機制:人類對白喉毒素有壹定的耐受性,足量的白喉毒素能刺激機體產生足夠的免疫反應,所以患病後能獲得以體液免疫為主的強大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