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年四季按季節吃飯是中國烹飪的另壹大特色。中國自古以來就是根據季節變化調味配菜,冬濃夏淡。冬天多燉,夏天多凍。
中國的烹飪不僅技藝精湛,而且有註重菜肴美感的傳統。它註重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和諧,多方面表現菜肴的美感。無論是胡蘿蔔還是白菜心,都能雕刻出各種形狀,別具壹格,達到色、香、味、形、美和諧統壹,給人壹種特殊的精神與物質的統壹。
中國的烹飪早就講究味道和趣味。它不僅對小吃的色、香、味有嚴格的要求,而且對其命名、品嘗方法、用餐和娛樂時的節奏也有嚴格的要求。中國菜名可以說是出神入化,典雅大方,膾炙人口。
飲食結構
中國歷史悠久,幅員遼闊,地理環境多樣,氣候條件豐富,動植物種類繁多,為中國飲食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我們的祖先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不斷孕育和創造了多種多樣的食物資源,使中國的食物來源極其廣泛。自先秦時期以來,中國人的飲食結構壹直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如谷物、豆類、蔬菜、水果和谷類。
主食是五谷雜糧,副食是蔬菜,加少量肉類。據《老武林》記載的壹次宴席,有200多道菜。其中有41道菜是由豬、鴨、魚、蝦等東西經過烘焙、烹飪等多道工序制成的,包括42種水果和蜜餞,20種蔬菜和29種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