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吃雞蛋意味著吃煮雞蛋就不會頭疼了。
相傳在楚國,人們因風吹雨打而頭痛。三月初三,神農經過雲夢澤(今孝感),看到村民頭疼得厲害。他找到了野蛋和蔬菜,並把它們煮熟來滿足人們的饑餓。人吃了頭就不疼了。“三月三吃地菜煮雞蛋,壹年不頭疼”的習俗延續至今。
不過,這只是民間說法。雖然三月三吃菜花煮雞蛋是傳統習俗,但其科學性還有待考證。
但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說,地菜雖然是野菜,但營養豐富,含有大量的胡蘿蔔素、維生素B和維生素C,鈣和鐵的含量也比較高。這些營養素對人體健康有益。此外,雞蛋的蛋白質含量高,卵磷脂和維生素A也很豐富,兩種營養食物自然對身體有好處。
壹種薺菜煮雞蛋的方法
農歷三月初三前,在野外挖壹些薺菜,去雜洗凈,然後和薺菜根壹起放入鍋中。
提前用冷水浸泡雞蛋兩三分鐘,防止雞蛋在烹飪過程中破碎。將泡好的雞蛋放入鍋中,大火煮。燒開後轉中火煮七八分鐘後關火。停壹分鐘後,用漏勺把雞蛋取出,壹個壹個輕輕打碎,然後放回鍋裏。
這時候再火,慢慢煮。當聞到薺菜的香味,鍋裏的湯變色時,取出煮好的薺菜,加少許鹽在鍋裏關火。這樣雞蛋在薺菜湯裏泡壹天就可以取出來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