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潮汐波
海水是制鹽的主要原料。每次海水漲潮的時候,都會淹沒整個鹽田。海水退去,土壤被海水浸泡,裏面全是鹽。鹽場的鹽工挖的池子裏會裝滿海水。
2、烘幹泥漿
退潮後的壹兩天,鹽工用長短齒兩種木耙像翻田裏的土壹樣翻起鹽場的土,放在太陽下暴曬,使土裏的水分迅速蒸發。
3.鹽水制備
制鹽工人用竹竿和茅草鋪好幹土,然後耙平、夯實過濾池中的鹽泥堆,再源源不斷地往過濾池中註入海水。浸泡在鹽泥中的海水會慢慢滲入過濾池,通過石頭的縫隙流入鹵水池。經過壹整夜,海水華麗地變成了鹵水。
4.曬幹的鹽
曬鹽前,壹般需要用“黃玉茨”測試鹵水的濃度。當“黃玉茨”的切根浮在鹵水上方時,說明鹵水已經達到足夠的濃度,可以曬鹽了。早上,制鹽工人將鹵水緩緩倒入已經洗凈晾幹的鹽槽中。鹽槽裏的鹽水暴露在陽光下蒸發了。到了晚上,鹽槽裏的鹽水已經結晶成鹽。
5.收集鹽
晚上,鹽工把刮鐵鹽槽裏的鹽刮下來,堆成小白山。直到所有的鹽罐都被掃進箱子裏。此時回收的鹽是濕的,要放在這裏自然晾幹。曬幹的鹽顆粒均勻,大小適中,無雜質。
百度百科-制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