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筒飯分為普通竹筒飯和香竹筒飯。普通的竹筒飯,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基諾族的人經常做。人們上山勞作或外出打獵時,往往會砍下壹段新鮮的竹子,放入大米,加入適量的泉水,放在壁爐上煮。飯熟了以後,把裝飯的竹筒切成兩半,或者四個半,兩頭各吃壹半。竹關節不僅代替了鍋,也代替了碗。煮出來的竹筒飯松軟可口,有壹種特殊的香味,風味獨特。
竹香糯米飯,傣語叫“考蘭”,也叫埋考蘭,就是用竹子煮的糯米飯。做飯用的糯米香竹應該是嫩竹。這種竹子壹般只有酒杯那麽粗,竹子節省40多厘米。外面包了壹層雪白的糯米香竹漿,用手拿著不粘,可以隨意分段吃。
糯米香竹煮出來的糯米攜帶方便,10小時內不會板結起死回生。它可以吃熱的或冷的。米飯松軟可口,融合了糯米和竹子。是壹種色香味俱佳,最具民族特色的風味食品。
百度百科也有詳細介紹:
/鏈接?URL = yfg 44t 6-bVxT _ kZFbDjNPyUVPH _ pkcjhxzbvqcc 2 E4 q 9 cuewwnyeinpdoo _ RPZ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