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衣(說文)、繭黃(盛慧芳)、繭殼(藥材匯編)的不同名稱。
漢語拼音殘健
英文名蠶絲繭
拉丁植物和動物礦物名稱。
來源是蠶蛾科昆蟲家蠶的繭殼。
優質產區山西省陽城縣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以號文件向全國公布。2006年192。自2006年2月22日起,陽城蠶繭地理標誌產品保護,本縣所轄18鄉鎮被劃定為陽城蠶繭區域保護範圍,並於年審當年獲得批準。
據專家考證,“陽城蠶繭”具有良好的品質特征,其形成與特殊的地域和氣候環境密不可分。農業部蠶桑產業產品質量檢驗中心對全國11主產區生產的蠶繭進行了對比分析。結果表明,陽城蠶繭的裝蠶率在95%以上,絲長在7100米以上,凈絲率在92分以上,產絲率在36。考證出自《本草綱目》:蠶繭、方子用法甚多,各種本草不提,缺文。現代治療癰用針代替針,壹針出壹個頭,兩針出兩個頭。古方稱之為煮湯解渴。丹溪朱家說能瀉膀胱之火,引清氣至口,故能解渴。
藥材呈長方形,或中間略縊縮,長約3 ~ 4厘米,直徑1.7 ~ 2.1厘米,表面白色,有不規則皺紋,有附絲,蓬松。它內壁的絲紋非常規則。輕薄堅韌,不易撕裂。化蛹前脫下的黃褐色蠶繭和淺褐色皺縮蠶皮有1。產於全國各地蠶桑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