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河流中上層、平緩彎道、湖泊和水庫,幼魚和成熟個體壹般生長在湖泊和沿河附屬水體中。它們是溫血魚類,適合生長的水溫為25 ~ 30℃,能適應更肥沃的水環境。性情溫和,行動緩慢。
從魚苗到成體階段,是典型的以浮遊生物為食的魚類,主要以浮遊動物和浮遊植物為食。起源於中國。在我國分布廣泛,南至海南島,北至黑龍江流域我國東部的河流、湖泊、水庫,但黃河以北水體數量較少,東北和西部地區均為人工養殖種類。
鱅魚養殖技術:
我國和上海壹般采用兩段培育法,即魚苗經過15 ~ 20天的培育,長成16.5 ~ 26.4 mm或30 ~ 6.5 mm的夏花,然後夏花再培育成魚種(培育方法與青魚相同)。
在苗種階段,二次培養也需要進行單次培養,因為鰱魚移動快,對食物的競爭強,而鱅魚移動慢,對食物的競爭弱。例如,如果鰱魚和鱅魚混種,它們可能會因為無法獲得足夠的食物而生長不良。如果混了,那就只能混了。
在以鱅魚為主的池塘中,不允許混養鰱魚,即使在池塘中少量飼養鰱魚,也可能對鱅魚的生長產生不利影響。近幾年在江蘇嘗試了壹流的養殖方式,如蘇州水產養殖場,每畝放養1 ~ 1.2萬尾,養殖1萬尾左右,冬季出塘魚種規格均為165 ~ 98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