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中學時就開始用筆名給雜誌投稿,參加戲劇演出。大學畢業前寫了壹個《雷雨》的劇本,發表在《文學季刊》7月號,1934。1935年9月,她回到天津,在河北女子師範學院外語系任教。日出發布於1936。同年8月應邀到南京民族戲劇學校任教,後隨學校輾轉長沙、重慶。1942年初,辭去國家戲劇學院教學崗位,從事戲劇創作和導演活動。1946年3月,他和老舍應國務院邀請赴美講學。1947 1回國,任教於上海戲劇學院。後擔任上海文華電影公司導演,自編自導《陽光燦爛的日子》。在中國* * *產黨的安排下,於1948年底秘密轉香港後經煙臺到達解放區,並於1949年2月赴北京參加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
中國政府成立後,曹禺擔任中央戲劇學院副院長。1952年6月,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成立,曹禺任院長。文革中被批鬥,在北京人民文工團和宿舍看守接待室。1978年,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恢復原名,曹禺再次擔任院長,完成了王昭君的劇本。1996 12 13在北京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