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北方,元宵節有吃元宵的習俗,而在南方,有吃湯圓的習俗。從名稱上看,“元宵”是以壹個節日命名的,原本是元宵節的時令食品。“湯圓”字面意思是“熱水中的餃子”,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場合吃。
從餡料來看,湯圓的餡料有鹹、甜、素,有五仁、豆沙、山楂餅、粗糧、水果、花卉、肉餡。元宵壹般是甜的,可以放豆沙、糖、山楂、蜜餞等餡。就制作工藝而言,“湯圓”包裹,表皮光滑有粘性;“元宵”是“搖”或“卷”,皮幹而軟。
元宵節簡介
元宵節,也被稱為上元節、小元宵、元宵或元宵節,在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五。正月是農歷正月,古人把“夜”稱為“夜”。正月十五是壹年中第壹個月圓之夜,所以叫“元宵節”。根據道教“三元節”的說法,正月十五也叫“上元節”。自古以來,元宵節的習俗就以看燈這種熱烈喜慶的習俗為主。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壹。元宵節主要包括壹系列傳統的民俗活動,如賞燈、吃餃子、吃元宵、猜燈謎和燃放煙花。此外,許多地方的元宵節還增加了遊龍燈、舞獅、踩高蹺、劃船、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間表演。2008年6月,元宵節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