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水龍骨科植物酉水龍骨的根莖。
它可以挖,洗,新鮮使用或全年幹燥。
附生於海拔400-2700米的常綠闊葉林中的樹幹或巖石上
分布於西南及安徽、江西、臺灣省、湖北、廣東、廣西等地。
別名猴蕨、水龍骨、細牛筋、骨碎補。
株高25-70cm。根狀莖長而橫,粗壯,密被棕褐色、針狀粗篩狀鱗片。
葉盛遠;葉柄長10-20cm,稻草色,光滑,基部與根莖有關節相連;葉片紙質,長圓狀披針形,長15-40厘米,寬8-20厘米,頂端和尾尖基部略窄,葉軸和中脈下部稀疏覆蓋棕色、橢圓形粗篩狀鱗片,羽狀深裂至葉軸;羽毛15-25對,長圓形披針形,長5-8厘米,寬1-2厘米,鈍尖,邊緣有鋸齒狀缺口;葉脈明顯,中脈兩側有1排整齊的網眼。
孢子囊群圓形,著生於網狀中脈頂端,中脈兩側1排;沒有工業。
全國中草藥匯編
甘、苦、平。
清熱解毒,祛風除濕。主治:兒童風濕關節痛、咳嗽、高熱。外用治療背癰、無名腫毒、骨折。
本草書
微苦;涼爽的
舒筋活絡;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治風濕痹痛;跌倒受傷;癰腫瘡毒
內服:煎服,6-15g。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者新鮮搗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