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虛的癥狀主要是畏寒怕冷、身體疲倦乏力、身體浮腫、小便多、大便稀溏、性格內向、對事情不感興趣、性功能衰退等等;陰虛的主要癥狀表現為身體潮熱、四肢熱、心煩失眠、口幹舌燥、容易頭暈目眩、大便幹結、脾氣暴躁等。
以上兩組癥狀看似相反,但是有些人會同時存在,比如有些人既怕熱又怕冷,飲食生冷不舒服,飲食辛辣的也不舒服,有時候會出現陰寒的癥狀,有時候會間有上火的癥狀,對於這些情況,可稱之為“陰陽兩虛”。
從中醫的角度看陰陽,兩者並不是絕對分開的,有時候會互相影響,互根互用,互為虧損,所以就會導致有些人身體出現的癥狀復雜多變,或同時存在,只是身體在某個特定的時間點會陰虛表多壹點,在某些情況下會表現為陽虛多壹點,當然,也給醫生辨證臨床用藥會造成壹定的困擾和幹擾,是要先辨證,精準用藥,才能取得良好的療效。
我個人的經驗是出現陰陽兩虛的情況,用藥必須相對平和壹點,不能太涼,也不能太溫燥上火,需要權衡,日常的養生習慣也是要講究中庸之道,以平和為準,規律的作息習慣,三餐規律有時,魚蛋肉菜五谷雜糧搭配,保持充足的睡眠,這些都是調節陰陽最基本的法則,做到這些使得陰陽調和,陰虛陽虛都能夠得到壹定程度的改善。
希望以上回答對妳有幫助。更多中醫科普,點頭像關註鄭醫生,有疑問可以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