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的風俗有:吃秋菜、祭月、豎蛋、粘雀子嘴、放風箏、走社等。
壹、吃秋菜
秋分是收獲的季節,吃秋菜是嶺南地區的傳統習俗。秋分吃秋菜象征著豐收和幸福,也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願。
二、祭月
秋分是傳統的“祭月節”,因為秋分節氣當天不壹定是滿月,後來改至農歷十五中秋為祭月節,所以中秋節由傳統的“祭月節”而來。
三、豎蛋
秋分還有“豎蛋”習俗,在每年的春分或秋分這壹天,我國很多地方都會有數以千萬計的人在做“豎蛋”試驗。據說能把蛋豎立起來的,這壹年裏風調雨順,好事連連。
四、粘雀子嘴
秋分這壹天農民都按習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湯圓,而且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圓煮好,用細竹叉扡著置於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破壞莊稼。
五、放風箏
在秋分期間,人們都喜歡放風箏。因為秋天的天氣晴朗,空氣清新,放風箏既能給孩子們帶來快樂,又能讓他們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六、走社
秋分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之壹,也是農民進行農事活動的時間。走社是秋分節的壹個重要習俗,意味著農民們以土地為唯壹資源,沒有土地就無法進行農事活動。走社時,鄉鄰之間會相互問候,並表示彼此的關愛和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