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螺,俗稱“吐鐵”,又叫“麥螺”,是我國沿海的壹種軟體動物,捕撈後可加工成醉的或鹹的泥螺。購買這種水產品時,我們必須註意質量。質量好的泥螺:外殼清澈、光亮、藍褐色;腹足(頭板或舌)乳灰色,堅脆;蝸牛深入鹵水,鹵水呈暗黃色或淡黃色,潔凈無泡沫。變質泥螺:殼色暗淡,略脫離體,露殼白壁(俗稱白點或亮點)。腹部軟而韌,因受熱而發酵,故泥螺常浮於鹵面上,鹵液渾濁多泡沫。這種泥螺不能吃。
泥螺應貯存在陰涼、幹燥、通風處,防止脫鹵、受熱和異物汙染,貯存時間不宜過長。醉泥螺的保存期可以略長。
泥螺營養豐富,體內含有蛋白質、脂肪、鈣、磷、鐵等營養物質。然而,大多數蝸牛生活在淺海淤泥覆蓋的土地上,容易受到生活汙水的汙染,攜帶腸道致病菌。雖然飲用或腌制後會起到壹定的抑制和殺菌作用,但在加工、儲存和食用過程中還是要註意衛生。泥螺體內含有脫鎂葉綠素。有些人吃了以後,在陽光下暴曬,會在體表產生皮疹,面部、手腳也會出現水腫和奇癢,3 ~ 7天後會逐漸恢復。這是脫鎂葉綠素的過敏中毒反應。這種過敏體質的人都不能吃泥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