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8年,曹操率軍攻吳,孫劉聯軍在赤壁與之對峙。曹操將戰船首尾相連,以演練水軍,伺機攻戰。周瑜采納了黃蓋提出的火攻方案,讓他給曹操去信投降,曹操中了圈套。
黃蓋選擇了壹個合適的時機,帶領蒙沖鬥船駛入君水寨,並放火焚燒。曹駿的船陣被燒毀,火勢蔓延到岸上的營地。孫劉聯軍乘勢出擊,曹駿死傷過半。遂引兵北退,留南將軍曹仁堅守江陵。
擴展數據:
影響
赤壁之戰的失敗使曹操在短時間內失去了統壹全國的可能,而孫和劉則通過赤壁之戰的勝利開始了各自勢力的發展。劉備向孫權借荊州後,實力迅速壯大,繼而謀利。孫權多次率軍攻合肥,幾戰不利。
回到北方後,曹操花了五年時間休養生息,平定關中後才大規模征服孫權。這場戰爭形成了天下三分的雛形,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歷代回顧
赤壁之戰是毛澤東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壹文中列舉的中國歷史上“雙方強弱不同,弱者讓出第壹步,然後進攻敵人,從而取得勝利”的著名事例之壹。戰爭的勝負取決於雙方的政治、軍事、經濟條件,但首先是雙方軍事實力的較量。
官渡之戰,曹操的實力明顯不如袁紹,無論是人力還是物力都占絕對優勢。但他以少攻多,乘虛而入,最終大獲全勝。取勝之道值得後人深思。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赤壁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