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先秦時期的《論語》及其弟子
原文:
子曰:“不如與時俱進,不是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無知而不滿足,不是君子嗎?”
翻譯:
子曰:“學習(知識),然後在壹定的時間復習,豈不愉快?”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家不理解(我),(我)也不生氣。不也是壹個有道德修養的人嗎?"
擴展數據:
《論語》是孔子弟子集體智慧的結晶。其編纂者主要有仲弓、子遊、夏紫和子貢。他們擔心失去老師的方式,所以他們首先討論起草紀念老師。然後和留在魯的幾個弟子壹起完成,再傳弟子。
《論語》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成為研究孔子和儒學,尤其是原始儒學的第壹手材料。南宋時,朱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而為“四書”,使其在儒家經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元朝延壽年間,科舉開始以“四書”取士。從那以後,直到清末洋務運動,科舉被廢除,《論語》壹直是學者們奉行的金科玉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