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面又稱甩面、拉面、拉面,是我國城鄉壹種具有獨特地方風味的傳統面食。後來演變成各種風味,山東的拉面,山西的拉面,河南的拉面,蘭州的牛肉面,龍須面,臨縣的小拉面。
拉面可以蒸、煮、煎、炸、炸,各有各的風味。根據不同的口味和喜好,還可以做成不同的形狀和品種,如小拉條、空心拉面、帶餡拉面、毛細、二細、寬、龍須面、平拉面、水拉面等。
2017年6月20日,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聯合發布系列國家標準,拉面中的術語標準翻譯成拉面,於2017年6月至1年2月正式實施。
清末陜西人薛保湛在《素食主義略論》中寫道,陜西、山西流行的壹種“真面”方法是山西陽泉、陜西朝邑、通州的平定。薄如韭菜,細如粉條,可做成三棱柱或空心狀,耐連續蒸煮,柔軟堅韌。這種裱面就是現在山西的拉面。拉面可以蒸、煮、煎、炸、炸,各有各的風味。
拉面是山西省的名產,是山西四大面食之壹。尤其是晉中和陽泉,太原陽曲縣的拉面最有名。這種面要配鹵水或者各種澆頭,鐵鍋或者面湯也是蠻入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