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寫:GUIBANJIAO
別稱:龜板(本草鄭錚)、龜板(本草顏回)、龜板(四川中藥誌)。
拉丁名:烏龜
產地:為龜甲熬制的膠棒塊。
檢查:來自臨床指南病歷。
功效來自烏龜:滋陰補血止血。
主治:陰虛血虛,勞骨蒸,吐血,鼻衄,煩躁不安,心悸,腎虛腰痛,腳膝酸軟,崩漏帶下。
性味歸經:甘鹹,平。①醫林綱目:“甘鹹,寒。”②《四川中藥誌》:“味甘微鹹,無毒。”入肺、肝、腎,取浸泡後幹凈的鱉甲,放入鍋中加水煎數次,至膠盡,撈出我。將多次熬制的膠液過濾合並,加入少量明礬粉,靜置,過濾得澄清膠液,用文火濃縮(或加入適量黃酒和冰糖)至稠膏狀,倒入凝膠罐中,冷凝,取出,切成小塊,陰幹。
遺精與小兒囟門不全、筋骨不健有關。它是壹個正方形的扁平塊狀物,長約2.6厘米,寬2.5厘米,厚0.8厘米。它呈褐色,略帶綠色,上面有壹個老黃的“油頭”,上面有剛毛。它是透明的,對光來說像琥珀壹樣幹凈。很難。酥脆透明者優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