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過年,家家戶戶都要用面粉蒸饅頭,尤其是小籠包和棗山。蒸饅頭意味著接下來的壹年,壹切都會很順利,不管怎麽樣,都會越來越高。
各地的風俗不同。山西省太原市人要蒸“兩個包子加餅”;河北人在除夕“蒸棗花”準備祭祖;河南人也是“二八,蒸包子,炸寶塔。”只有北京人出手慢,所以“把頭發蓋在臉上”,等到29號才“蒸饅頭”。
擴展數據:
北京民間講究。初壹到初五,不能蒸饅頭,不能用火炒,因為它的諧音聽起來像吵架。為了壹年的幸福和美好,人們提前準備好年後要吃的食物,然後就可以蒸餾了。現在外面賣的饅頭種類很多,價格也不貴,所以平日自己做饅頭的人越來越少了。然而,每年年底,許多人仍然按照老壹輩傳下來的習慣,在臘月二十八做面團,準備第二天蒸饅頭。
參考資料:
人民網-威海人蒸棗糕迎接新年,寓意生活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