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省稱之為銀風箏。
這是在臺灣省網站上查到的鰱魚的信息。
體型特征:體呈卵圓形,扁平,側高,標準體長為體高的2.7倍。頭部比體高短,後脊較高,兩眼間距凸起,略窄於眼徑。小眼睛,比吻還短。大嘴;上下頜前部有小犬齒。前鰓蓋後緣略呈鋸齒狀,下緣光滑。鰓蓋後緣有3根平棘。身體覆蓋著微小的梳狀鱗片;側線刻度孔號67-77;壹行的刻度數是131-145。背鰭的棘與軟條相連,硬棘XI,軟條18-21。臀鰭三根硬棘和9-10軟條;腹鰭位於腹部,末端延伸不及肛口;胸鰭圓形,中央鰭長於上下鰭,長於腹鰭,但短於後眶;尾鰭是圓形的。頭部和側面為紫黑色;尾鰭有白邊。
棲息生態:棲息於水深22-103米的礁區或軟底海域。幼魚以浮遊動物為食,成魚未知。
分布:分布於東印度-西太平洋,為反赤道種。北半球從韓國、日本、臺灣省到中國海;南半球分布在澳大利亞的東部和西部海域。臺灣省東部海域多產。
漁業利用:數量不豐富,壹般以手釣或深海捕撈方式捕撈。壹般清蒸的肉質和口感都不錯,紅燒或者味噌湯也不錯。
屬於林奈家族。
我知道這種魚在北海、廣西和福建沿海地區很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