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琳瑯滿目的回憶之姥姥家的廚房

琳瑯滿目的回憶之姥姥家的廚房

早晨爸爸來西安,順道給我帶了姥姥新打的玉米面攪團。沈甸甸黃澄澄的攪團,不用任何蘸料,直接用筷子撕壹塊放進嘴裏,濃郁的玉米清香便四散開來,滿滿的都是幸福。當然,吃攪團也是少不了辣子和醋調配的蘸料。鍋裏少量油燒熱,下姜碎爆香,接著倒入醋,借著油的高溫讓醋瞬間沸騰,再加入鹽和少量糖,醋汁便調好了。再配上加了芝麻的油潑辣椒或者油潑蒜,攪團切成方塊蘸入其中,酸辣中帶著玉米的清香,回味無窮。當然攪團還有許許多多其他吃法,比如燴著吃、炒著吃、還有趁熱漏成魚魚吃,各有千秋,風味各異。姥姥的攪團打的極好,平整光滑,入口軟軟糯糯又不失勁道,甚至不用咀嚼便可下咽。有時用蕎麥面,有時用玉米面。總覺得糧食本身的清香,在攪團這裏,被姥姥演繹到了極致。

姥爺姥姥特別善於發掘各種好吃的。小時候的春天裏,常常會和姥爺姥姥表哥去原上田裏挖薺薺菜。薺薺菜這種野菜常常被煮熟了涼拌吃,或者摻入肉餡蝦皮包餃子包子,別有壹番風味。還有春天裏的白蒿,洗凈炒幹泡水喝,清香而且具有養肝明目的功效。我最愛吃的壹種家鄉美食----麥飯,新鮮的榆錢、或者芹菜、或者槐花,洗凈與面粉攪拌均勻,盡可能保證每壹片菜葉上都裹上了薄薄的面粉。然後上籠蒸熟,食材本身的新鮮與清香會隨著蒸汽充滿整個廚房。再熗上花椒油,碾出花椒粉,配上油潑蒜,味道是極美的。麥飯壹定需要食材的新鮮,這樣才能吃得到芹菜的藥香,槐花的甜香。曾經有壹段時間,姥爺姥姥特別熱衷用西瓜皮來做菜。夏天傍晚吃完飯後,兩位老人用小刀削掉西瓜上層的瓜瓤。取瓜瓤與外皮接觸的最柔軟的部分,片成薄片,與雞蛋、肉絲壹起炒,脆脆的感覺像極了鮮嫩的筍子。在《舌尖2》裏看到壹個用西瓜皮來制作西瓜醬的老人,記憶瞬間被拉回小時候。

姥姥特別擅長面食,比如蒸饅頭,蒸發糕。她發面有壹套自己的獨門秘籍,每次蒸出來的饅頭發糕都恰到好處的松軟。尤其愛吃姥姥蒸的發糕。純玉米面發糕有糧食的清香,加了棗幹的發糕香甜可口。還有炸的麻葉,面粉摻入雞蛋、五香粉、花椒葉,搟成薄片,切成四邊形並劃幾道口,放入熱油鍋中清炸,就成了酥脆的麻葉,是壹道極喜歡的零食。

姥爺從來都是無肉不歡。他有很多自己發明的菜,沒有好聽的名字,但都獨具風味。紅燒肉是永遠不能少的,五花肉被燉的酥爛,肥肉也不感到油膩。端午節包粽子時,姥爺還會專門包紅燒肉粽子,滲透著蘆葦葉清香的糯米中間裹著紅燒肉,肉的油脂鹹香與米混為壹體,實在是不能更美味。糖醋裏脊是姥爺很喜歡做的壹道菜,大條狀的裏脊肉被白糖熬成的糖稀緊致地裹著,咬壹口,外焦裏嫩。油炸雞胸脯,大概是姥爺自己的發明。雞脯肉切條過油炸,撒上自己炒的椒鹽孜然,味道鮮美,小時候我和表哥經常會搶著吃,在外面吃飯常常會刻意尋找與此類似的菜,卻從未遇到過曾經的味道。燒雞,整只雞用各種調料燉的酥爛,放在大盆中端上桌,順著肌肉的紋理總能撕掉大塊的肉。姥爺常常會撕壹整整只雞腿給我,除了覺得好吃,還是好吃。還有木須肉,用裏脊肉、雞蛋、木耳、黃花菜炒出來,特別下飯。對了,怎麽能忘了熱饅頭夾醬牛肉,醬牛肉在鍋中悶熱,切成薄片夾入熱乎乎剛出鍋的饅頭中,牛肉的油脂的饅頭融為壹體,真的是吃完壹個還想再吃壹個。還有爆炒腰花,清炒魷魚,小酥肉,汆丸子湯等等等等,哎呀呀,想寫的真的太多了。記得那時候,經常見到姥爺帶著老花鏡看菜譜。家裏面有好幾本翻得老舊了的菜譜書,現在還在,都快成了老古董了。真的好懷念那時候呀。

家裏面的飯永遠是最放心最舒心最隨意卻又最好吃的。壹塊姥姥打的攪團引起的思緒萬千,啰啰嗦嗦回憶了壹堆,但感覺無比開心,不寫出來就難受。下壹次再更壹篇媽媽的廚房吧,那有更多的好吃的。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