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書公文寫作的三種境界:第壹種境界:求門而入
初學者寫公文的過程就像讓學者第壹次去參觀藏在山野的書店。第壹件事是找到通往書店的門。這次找門之旅看似簡單,卻讓大多數新人深感艱難,即使是有壹定文字功底的高飛俠也不例外。畢竟在學校學的理論知識,壹時半會兒還配不上實際工作。
很多剛走上綜合寫作崗位的秘書,面對領導布置的命題,往往感到迷茫,無從下手。於是,要麽進入數據庫“海淘”範文,反復閱讀,揣摩,學習章節結構、邏輯關系和寫作技巧,然後試著寫作;要麽向同行求教,聽經驗,專心思考,在反復推敲中明確稿件主旨,在反復修改中使原稿逐漸成熟。
總之,這是壹個艱辛探索的過程,也是壹個痛苦成長的時期。磨煉的是意誌,塑造的是性格。只有咬緊牙關堅持到底的人,才能沖破層層迷霧,找到公文寫作書店的大門。舉個例子,這就好比以前廚師行業的學徒們跟老師學壹樣。他們剛入行的時候,完全是外行。他們只能從最基礎的刀工、火候、翻鍋、裝盤等技術開始學習,在師傅的指導下壹步步走進了專業廚師的大門。
第二境界:倚門而唱
這是從不成熟到成熟,從“小徒弟”到“師傅”的階段。這時,大多數學者已經跨過門檻,走進家門,接觸到大量的信息資料和前人寫的優秀作品,在寫了許多文章後,逐漸掌握了公文寫作的基本方法、套路和常用技巧,再通過長時間的反復練習,進壹步熟悉門道,積累豐富的經驗,從而達到倚門漫步、唱歌的境界。
這壹時期,作家們對選材、立意的選擇、結構的控制、用詞乃至文風的把握都有了清晰的思路。他們不再是初出山門、人雲亦雲的新手,也不是生搬硬套抄襲的“菜鳥”,而是知識廣博、見解深刻,能夠將理論闡述與實際情況、歷史背景與現實畫像、黨情國情與民心民意、領導意圖與受眾需求有機結合的“工匠”。
面對領導布置的命題,他們往往不急於動手,而是把更多的時間花在前期的調查研究上,花在數據、資料、材料的收集和分析上。看起來他們不慌不忙,實際上卻是煞費苦心。壹旦想法成熟,他們就會破釜沈舟,按時完成高質量的稿件。就像當初的小徒弟壹樣,經過多年的專業化和日日夜夜的努力,他已經成長為壹名技術嫻熟的廚師,擅長炒,什麽都炒。
第三境界:破門而入
這個階段堪稱公文寫作的最高境界。在大量閱讀和寫作之後,少數創新的學者不再滿足於從書店原有的大門來回穿梭,而是大膽地在書店中打開新的大門,然後享受壹種曲折的新氛圍,踏上奇幻瑰麗的新旅程。
如果把第壹種境界的作家比作“新手”,把第二種境界的作家比作“匠人”,那麽這個境界的作家可謂“智囊團”。寫作時,他們不再囿於舊的傳統和套路,而是立足於問題的本源,充分占有第壹手資料,靈活運用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博采眾長,剝繭吐絲,深入淺出,擺脫語句的胚胎,換骨新語,尤其善於以獨特的視角、深刻的思想和精辟的分析感染聽眾,贏得共鳴。
更何況,“智庫”寫手們把寫作從壹項簡單的任務升華為壹種內心的責任,不求名利,只做普通人的本分,把實現自我價值的“個人夢想”融入民族復興的“中國夢”,把公文寫作當成壹項可以服務領導、造福人民、最終推動時代進步的事業。仍以初雪為例,他已經成為壹名出色的廚師。即使拋棄菜單,他也能做出精致稀有的美味佳肴,甚至能把別人拋棄的剩菜變成稀有菜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