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患缺鐵性貧血最常見的原因多種多樣的:壹種是孩子生長發育太快,血容量的增加也快,需要制造更多的紅細胞,對鐵的需要量也相對比成人多 , 因此供應不足就容易缺鐵,另壹種是孩子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攝入鐵的量不夠也是小兒患缺鐵性貧血最常見的原因,這又可分為多種情況:
1. 嬰兒期餵養不當。對嬰兒而言,人奶、牛奶的含鐵量都很少,如果單純吃奶或奶加米羹 而沒有在 3~4 個月開始如果汁、蛋黃、碎菜,5~6 個月開始吃稀飯、面條,9~10 個月加肉末、 豬肝醬等,就很容易缺鐵。小孩越胖,就越容易缺鐵。
2 、幼兒偏食或食物搭配不當。因牛奶和雞蛋的含鐵量或吸收量並不高,如果孩子單吃牛奶和雞蛋, 而不兼吃蔬菜、豬肝、瘦肉等,也會引起缺鐵。還有在飲食方面如果孩子很少吃肉或偏愛吃肥肉,喜歡吃零食而正餐吃得很少的孩子,也容易造成缺鐵性貧血。
3 、經常飲茶、喝咖啡、大量喝可樂、吃巧克力的孩子會妨礙鐵在胃腸道的吸收,也容易缺鐵而引起貧血。
4 、患有隱性失血的疾病。比如孩子經常出現流鼻血、疼瘡出血或有潰殤病、腸息肉、鉤蟲病等容易引起隱性失血的疾病,都易引起鐵流失過多而產生貧血。
另外還有孩子經常腹瀉或患有其它胃腸道疾病,必然會影響鐵的攝入,也可能出現缺鐵性貧血。平時要註意患兒飲食,做到合理搭配,講求營養。嬰兒期要根據生長的階段及時地添加各種輔助食品,兒童要糾正偏食,註意飲食的合理搭配。要多吃含鐵量高的食物,如黑木耳、瘦 肉、肝臟及綠葉蔬菜、水果也可以幫助鐵的吸收。早產兒由於體內存儲鐵的量比足月兒少,出 生後長得快些,更容易缺鐵,更要註意早添加含鐵豐富的食物,防止缺鐵而引起貧血。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貧血是 " 窮病 " 。現在,大家的生活條件好了,孩子怎麽還會得貧血呢 ? 但事實上,目前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兒科門診中,貧血患兒的比例仍然很高。據上海市普陀區長征中心幼兒園的壹次調查顯示,園中 139 名體弱兒童中,貧血幼兒占了 36 人," 流行機率 "僅次於反復呼吸道感染 (48 人 ) 。讓我們來看看專家對 " 貧血 " 新狀況的全面分析吧 !
人們都說現在的孩子有福氣,想吃什麽,既有地方買,家長又有錢買。獨生子女在家裏,就像壹個 " 小太陽 ",全家人圍著他團團轉:上班忙的家長顧不得做飯也沒關系,各式各樣的方便食品應有盡有;出門不遠就有洋快餐,那裏的用餐氛圍和食物口感都能討孩子們的喜歡; 至於奶油蛋糕什麽的,孩子想吃就吃,何必等到過生日;各種零食不僅種類多,而且家裏保證及時供應,任由孩子自取進食然而,不少平時大飽口福的孩子,卻在醫院查出了貧血。這讓家長感到困惑:" 吃 " 、 " 喝 " 都上檔次,怎麽孩子還會得 " 窮病 "? 貧血常見,病因有變" 富貴貧血 "喝著牛奶,吃著奶油蛋糕, 嚷著酸奶、奶昔,消滅著冰淇淋成天和 " 奶 " 打交道的 " 奶娃娃 " 為什麽也查出缺鐵性貧血呢?雖然牛奶和奶制品是優質蛋白質和鈣的良好來源,可是牛奶含鐵甚微,每 100 毫升牛奶僅含鐵 0.1-0.5 毫克。幼兒每日需鐵 12 毫克,即使孩子胃中灌滿了各式各樣的奶制品,還是遠遠不夠身體對鐵的需要量。更何況 , 隨著奶制品壹同入肚的糖分 , 使孩子沒怎麽正經吃飯就飽了。這種偏食引起的貧血,人們又稱 " 富貴貧血 " 。
預防方法:糾正偏食的不良習慣 , 孩子的食譜要更廣壹些。特別是要讓孩子多吃富含鐵的食物,如菠菜、豆制品、黑木耳、動物的心、肝等
"巨幼貧 "
這是個名副其實的 " 蛋寶寶 " 。雞蛋是寶寶的最愛 , 壹天至少也要吃三四個 , 連打飽喝都帶著 " 蛋味 " 。" 蛋寶寶 " 見著綠葉菜,要麽不吃,要麽含在嘴裏不往下咽,咂咂味兒就吐了。家長納悶兒 , 如此 " 高蛋白 " 的吃著,怎麽小臉兒就是紅潤不起來,去醫院壹查,還真查出貧血來了,叫 " 巨幼貧 "。
營養性巨幼細胞性貧血 ( 簡稱巨幼貧 ), 並非缺乏造血的原料——鐵。寶寶發生這種貧血, 是因為新鮮蔬菜和水果吃得少,缺少葉酸所導致的。孩子缺少葉酸,骨髓內的紅細胞就不能發育成熟,這樣就會導致釋放到血液中的紅細胞胞體大而幼稚。這種紅細胞未老先衰,壽命短,孩子就發生 " 巨幼貧 " 了。可見," 高蛋白 # 營養好 ", 營養好是指雜食營養攝入均衡,適量。
預防方法:
讓孩子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特別是富含葉酸的食物,如豆類、綠葉蔬菜、全麥面包、粗糧、柳橙等。
" 小胃病 " 貧血
孩子他爸是個 " 老胃病 ", 孩子才 6 歲,也查出胃病來了。醫生說,孩子貧血主要是因為有胃病,吸收得不好。至於 " 胃病 ",那是被 " 傳染 "上的。寶寶也會得 " 胃潰蕩 "?" 胃潰蕩 " 也能傳染 ? 聽著新鮮,但卻是事實。有壹種細菌,經口進入人體後,定居在胃幽門附近 ( 胃與十二指腸連結處叫幽門 ) 。這種細菌的外形呈螺旋形,因此,這種細菌被稱為 " 幽門螺桿菌 "( 英文縮寫是 hp),它可以引起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潰蕩。大人有胃病,而且是由幽門螺桿菌引起的胃病,就可以通過 " 親密接觸 " 傳染給寶寶,使 寶寶小小年紀也染上胃病。例如,大人嚼食餵孩子;壹家人吃飯 , 妳壹筷子他壹勺 , 往寶寶碗裏添菜;壹瓶飲料 , 大人對嘴喝完 , 孩子接著喝。如此種種,幽門螺桿菌就可以借著唾液,找到新的主人。另外 , 這種細菌還可以通過糞便傳播。帶有幽門螺桿菌的糞便,汙染了土壤、蔬菜 , 寶寶玩土後不用肥皂洗手就拿東西吃,喝生水,生吃沒洗幹凈的蔬菜,也可能 " 病 從口入 " 。
預防方法 :
講究飲食衛生 , 家長實行 " 分餐制 " 可以減少 " 胃病 " 的發生; 沒有 " 胃病 ", 吸收得好,就可以減少貧血的發生。
" 鉤蟲貧血 "
我們家特別註意飲食衛生 , 可是給寶寶化驗大便 , 居然查出了鉤蟲卵。醫生說 :" 寶寶貧血是因為感染了鉤蟲,感染的時間呢,想必和妳們全家那次郊遊有關。 "要說 " 鉤蟲病 ", 比起細蟲病、燒蟲病 , 要少得多。特別是北方城市裏的孩子 , 感染鉤蟲的機會並不多。但是,隨著近年來氣候的變化和城市人往農村流動的增加 , 壹家人常到郊區踏青、嘗鮮兒 ,情況就有所變化了。
人是怎樣感染鉤蟲的呢 ?
鉤蟲卵隨糞便進入土壤→在土壤中孵化出幼蟲
人的皮膚接觸藏有幼蟲的土壤→幼蟲鉆入皮膚進到血液中
幼蟲定居在腸道內 , 吸血為生 , 發育為成蟲
哪怕只是壹條成蟲 , 它邊吸血,邊排出抗凝血物質,也會使它吸附過的地方不斷往外滴血。成蟲還經常更換吸附的部位,以致 " 小主人 " 的腸蒙古膜 " 千瘡百孔 ", 出現嚴重貧血。
預防方法:
踏青,仍然去踏 , 只不過您要叮囑孩子 , 別光著腳在泥地上走 , 別玩土。去 " 農家樂 " 嘗鮮 , 野菜壹定要熟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