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班長胳膊細腿細。很難想象他和“廚師”有什麽關系。按照趙本山小品《拐子》裏的臺詞,廚子都是“大頭粗脖子”。但是鄭超強真的是廚師世家出身,最多能數三代。當鄭朝強來到這裏時,他的父親已經開了壹家蘭州拉面館,他不希望兒子步他父親的後塵。希望他能在部隊幹出壹番事業,改變壹下自己的“活法”,這樣也許就能超越自己,比自己更強。然而,他小時候卻迷上了鍋碗瓢盆的“交響樂”。新兵入伍,他主動找到連長,表明自己的“身份”。此後,他再次誤入歧途,重操舊業。
門當戶對出身的鄭超強知道,在部隊做飯不比在家裏開小飯館,因為大鍋菜難做。為此,他在制作大鍋菜的每壹道工序上都下足了功夫,從火候的掌握到食材和調料,有時還會把壹盆菜分成兩盆。去年部隊駐訓,環境條件極其惡劣,但連隊官兵沒有壹個人瘦下來。每次部隊訓練回來,看到壹盤盤好吃的,他都流口水。這個時候,他總是坐在旁邊,壹邊看著大家把飯吃完,壹邊得意地笑著。
在戰友眼裏,在油煙裏走是壹件苦差事。但是,鄭超強認為,做飯也是壹種創造。只要努力學習,就會有所成就,達到藝術境界。他總是把烹飪當成壹種藝術作品的創作和加工,就像作家寫文章,作曲家填樂譜,總是把菜肴做得迷人。壹根蔥築起龍門,壹條糖醋鯉魚躍龍門。這道菜叫做“鯉魚跳龍門”。成千上萬根細如松針的土豆絲,上油後緊緊凝聚成壹團,菜名叫“團結就是力量”;脆皮白蘿蔔片鮮嫩,中間夾幾顆芹菜星。這道菜叫做“人生如花”。
“超級班長的作品不僅色、香、韻俱全。”.....聽到大家驚嘆,壹旁的超微頭笑了。而當他看到大家為了這些“藝術品”大快朵頤、吃得津津有味時,他壹臉陶醉。
聽說過兩天,超強就要回老家辦婚禮了。這幾天,戰友們給他送來了祝福,但也不忘提醒他早點歸隊,因為大家都會懷念他的“藝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