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牧民視羊為生命的保障和財富的來源。壹日三餐,每餐都離不開奶和肉。用牛奶制成的食品在蒙古語中稱為“查幹伊德”,意為聖潔純凈的食品,即“免費食品”;用肉類制成的食品在蒙古語中稱為“烏蘭壹德”,意為“紅色食品”。
除了最常見的牛奶,蒙古族還吃羊奶、馬奶、鹿奶、駱駝奶。其中壹部分作為鮮奶飲料,大部分加工成乳制品,如酸奶幹、奶豆腐、奶皮、奶油、稀奶油、奶油渣、芝士酥、奶粉等,可以在正餐時食用,也是老少皆宜的零食。乳制品壹直被認為是極好的珍品。如果有訪客,應該先介紹。如果孩子來了,也要在頭上抹上奶皮或乳霜,以示良好的祝願。
蒙古肉類以牛、羊為主,其次是山羊肉、駱駝肉和少量馬肉,狩獵季節也獵取黃羊肉。羊肉的傳統吃法有全羊宴、嫩皮全羊宴、全羊宴、烤羊、烤羊心、炸羊肚、羊腦燴菜品等70多種。最有特色的有蒙古烤全羊(剝皮烤)、烤箱烤全羊帶皮或阿拉善烤全羊,最常見的是手抓羊肉。蒙古人講究涮羊肉,熟了就馬上吃,這樣可以保持羊肉鮮嫩。用手煮羊肉時,避免煮過頭。而內蒙古東部蒙漢雜居區的蒙古族也喜歡在烹飪時加入調料,把肉熬成酥脆的手抓羊肉。在壹些地區,蒙古人還喜歡把羊的裏脊切成大塊,煎成炸肉片,民間稱之為“大炸羊”。牛肉大多在冬天吃。全是牛肉宴,更多的是清燉,紅燒,做成湯。駱駝肉和馬肉也吃,炸駝峰片蘸糖吃,算是壹道菜。經驗豐富的廚師還擅長將牛筋、鹿筋、牛鞭、牛尾等烹飪成各種食療菜肴。為了保存方便,牛羊肉常被制成肉幹和臘肉。
蒙古人每天離不開茶。除了喝紅茶,幾乎每個人都有喝奶茶的習慣。早上第壹件事就是煮奶茶。奶茶最好用新鮮幹凈的水煮沸。煮沸後,沖入幹凈的鍋或裝有茶粉的壺中,用文火煮2-3分鐘,然後將鮮奶和鹽混合後煮沸。蒙古奶茶有時會加入黃油,或奶皮,或炒飯等。其風味清香鹹鮮,是壹種含有多種營養成分的滋補飲品。甚至有人認為三天不吃飯可以,壹天不喝奶茶不行。蒙古人也喜歡用很多野生植物的果實、葉子、花來煮奶茶。煮出來的奶茶風味各異,有的還能防病治病。
蒙古族大多能飲酒,多為白酒和啤酒,部分地區也喝奶酒和馬奶酒。蒙古人在制作奶酒時,將鮮牛奶放入桶中,然後加入少量愛喝酸奶的果汁(比普通酸奶更酸)作為發酵劑,每天攪拌。3-4天牛奶全部變酸後,他們就可以放進鍋裏加熱了。鍋上蓋著壹個無底的木桶,桶內側掛著幾口大口朝下的小鍋。然後,在無底的木桶上放壹個裝滿冷水的鐵鍋。酸奶加熱後蒸發,冷卻後凝結成液體,滴入小盆中。每逢節假日或親朋好友聚會時,都有大量飲酒的習慣。馬奶酒是由新鮮的馬奶酒發酵而成,不經過蒸餾。
蒙古人生活在草原上,以畜牧業為生。馬奶酒、紅燒肉和烤羊肉是他們最喜歡的飲料、食物和招待菜肴。每年的七八月份,馬莊是釀造馬奶酒的季節。勤勞的蒙古婦女把馬奶裝在皮包裏,攪拌,幾天後分離出奶脂,發酵成酒。隨著科學的發展,生活的富足,蒙古族釀造馬奶酒的技術也越來越完善。釀造烈性馬奶酒不僅有簡單的發酵法,還有蒸餾法。六蒸六釀的奶酒才是上品。馬奶酒性質溫和,具有驅寒、舒筋、活血、健胃的功效。素有紫玉漿、元玉漿之稱,是“蒙古八珍”之壹。它曾是元朝宮廷和蒙古貴族家庭的主要飲品。忽必烈經常把它放在壹個珍貴的金碗裏,獎勵有功的大臣。紅燒肉是蒙古族傳統的食物方法之壹。做法是將肥嫩的羊去內臟,去皮洗凈內臟,去頭去蹄,然後將整只羊卸成幾大塊,用白水煮熟,待肉熟時取出,放在大盤子裏即可食用。大家拿著蒙古刀,把它們切成大塊吃。它因不用筷子而用手抓食物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