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夏至到了,妳家鄉有什麽特色的飲食習俗?

夏至到了,妳家鄉有什麽特色的飲食習俗?

夏至(Summer Solstice)是二十四節氣之壹,也是最早被確定的壹個節氣,日期在每年公歷6月20日-22日之間。夏至在中國古代也是重要的傳統節日(節氣),在清代以前的夏至日,全國放假壹天,而宋代百官還會在夏至時放假三天,遼代則是“夏至日謂之‘朝節’。

我家鄉是西北地區的西安,在我的家鄉每到夏至當天就有吃粽子習俗,下面是具體習俗情況:

西北地區會在夏至當天吃粽子,並且會取菊用灰來防止小麥受蟲害。夏至到來,陽氣壹天天萎縮,陰氣壹天天生長,這個時候要送走舊的陽氣,粽子裏的糯米、紅棗,從中醫角度來看是象征陽的東西,人們把它們包起來吃下去,就是和陽的季節告別的意思。“吃粽子,最早是壹種儀式性的吃。”? 

粽子造型獨特,像個“牛角包”,屬於中國傳統食物造型的另類,不過卻大有來頭。粽子的前身叫“角黍”,它的出現可以追溯到周朝。西周時期,中國進入禮樂文明,各種祭祀活動得以等級化。當時,祭祀的最早等級叫“太牢”,主要用於祭祀土神和谷神、企盼農業豐收,所使用的祭祀品是牛、羊、豕三種牲畜。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人們就開始食粽。用菇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叫“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黍”。其原料主要是黍米。而且,壹開始人們食粽就不限於端午,而是端午和夏至並重,晉周處的《風土記》就說“俗,重端午與夏至同。”梁《荊楚歲時記》也說夏至這壹天吃粽子。

即使後來粽子成了端午節的流行食品,有些地方也仍保留了夏至吃粽子的傳統。 

接下來跟我看看其他地區,夏至節氣飲食習俗情況吧:

1、?山東夏至節氣飲食習俗:涼面  

山東各地在夏至的這壹天裏是要吃涼面條的,也就是過水面,用麥稭編壹個精致的小笊籬,在湯水中壹次壹次的往嘴裏撈面吃,對於小孩子來說已經不只是吃飯了,更是壹種遊戲,充滿了樂趣。? 

清代時“夏至伏面”已發展成為各種花色冷面。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載“夏至,大祀方澤,乃國之大典。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說過水面是也……冷淘面爽口適宜,天下無比。”?

夏至面也叫做“入伏面”,下鍋的面條或面葉多是手搟面,壹般是用剛剛收下來的新麥子面搟成的。這樣的面條或面葉糧食味香濃,吃起來口感好,易消化。夏至涼面的做法和吃法都很講究,不但要用涼開水或山泉水把煮熟的面條或面葉“拔涼”,還要搭配多種小菜、調料。? 

2、?北京夏至節氣飲食習俗:夏至面   

“冬至餃子夏至面。”這句俗話說的是老北京另壹民俗。因為地處黃河流域的北方地區,主要農作物是麥子,在新麥收獲之時,人們用新面制作喜面是喜慶豐收的最好方式。吃面條不但營養豐富能滿足人們的口腹需求,而且吃著巧手制出的眾多樣式的面條,還能給生活帶來多樣的樂趣。

在酷熱的夏天吃熱面,除了愛好,據說還有“避惡”之意,古人認為農歷五月是惡月,有吃熱面是為驅除邪惡之說,即用多出汗方法以祛除人體內滯留的潮氣和暑氣。有些人夏天時愛吃涼面祛暑。夏至食面,主要是因為夏至新麥已經登場,所以夏至食面也有“嘗新”的意思。悶熱潮濕的天氣往往食欲缺乏,如果此時來碗面條,再配上點爽口的小菜,不僅能喚起人們的食欲,而且會讓人享受到更多的清涼,起到解暑的作用。?

3、?嶺南夏至節氣飲食習俗:狗肉  ? 

狗肉在民間來說壹直都是滋補的佳品,而嶺南地區更有夏至吃狗肉的習慣,“吃了夏至狗,西風繞場走”,也就是說夏至這壹天吃了狗肉的話,身體就會強壯到足以抵抗西風惡雨的入侵了,身體更加的健康。? 

從醫學的角度來說,狗肉是壹種燥熱的食物,夏至吃狗肉要根據各人身體體質來決定是否能吃,民間說法有些不太科學。另外,據說因為當地大量屠狗,壹些狗目睹同類死亡,承受很大的恐懼跟心理折磨,當地的狂犬病爆發率高與此不無關系。小編提醒,狗是人類最忠誠的朋友,吃狗肉行為不應該推崇。?

4、?浙江紹興夏至節氣飲食習俗:圓糊醮?    

以前的時代裏人不分貧富都在夏至日的時候祭其祖,俗稱“做夏至”,祭祀祖宗除了要壹些常規的貢品之外,還會特別加上壹盤的薄絲餅。夏收完畢,新麥上市,所以有日吃面嘗新的習俗,也有人用麥粉調糊糊,攤成薄餅烤熟食用。? 

“夏至吃了圓糊醮,踩得石頭咕咕叫”,以前很多的農戶會將做好的醮坨用竹簽穿好,插在水田的缺口流水的地方,並且燃燒香以此祭祀,祈求可以豐收。因此浙江紹興依然有夏至吃圓糊醮的習慣。?

5、?江蘇無錫夏至節氣飲食習俗:餛燉  

江蘇無錫的人在夏至這壹天,早餐會吃麥粥,然後午餐吃餛燉,有“混沌和合”的意思。民間還有吃了餛燉之後為孩子量體重,希望孩子體重增加,身體健康的習俗。餛飩,古人稱其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渾沌之象”,而“餛飩”又與“渾沌”諧音。盤古開天,渾沌初分,吃 了餛飩可得聰明。筆者幼時聽祖母說:“夏至吃餛飩,熱天不疰夏。”夏至吃餛飩則又包含壹種祈求平安度夏的良好願望。? 

史載,宋代宮廷中,每適夏至,禦廚們就包出壹種夏至餛飩,供帝 後妃嬪食用。其實,宋代宮廷不光是夏至這個節令吃餛飩,壹年之中其余二十三個節氣亦均吃餛飩,故宋代宮廷便有壹道“二十四節氣餛飩”的著名面點,南宋高宗尤嗜食餛飩。? 

包餛飩的手法也各有不同,包出來的餛飩樣子也不同,有的像元寶,有的像官帽,這和吃餛飩的本意:團團圓圓,幸福美滿的涵義是壹致的,表達了壹種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其實不管吃什麽,大家的初衷都是壹樣的,都是為了迎接夏至的到來,慶祝新壹天的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