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瑪曲縣的歷史沿革

瑪曲縣的歷史沿革

瑪曲古稱羌族地區西支河流域。《後漢書》記載,西周時,為王,西征犬戎,獲五王四白鹿。安多政教史和王通在西藏的記載也稱:占據高原三峰的藏族六姓之壹,有白鹿圖騰的東施(黨項羌)印迷櫻井真子(河曲)部在此繁衍生息。

春秋戰國時期,東施的後裔已經發展成許多部落。

秦朝仍然在東施的控制之下。

漢代淩國(自稱)天子,按姓氏屬董,按地域屬滇零鐘村部。

三國時期,河曲地屬於羌分支和夷地。

晉南北朝時期,黃河首歌屬於西夏醫學的範疇。

隋朝時河源郡屬。

到了唐代,他從吐蕃將軍(我們的使者)那裏得知,多米韋(其政府設在河曲)隸屬於董(黨項遺民部),是通察(周)九洲六部之壹。

宋屬吐蕃托斯卡瑪(米朵)地區。

元代為吐蕃等地的宣傳安撫部騰飛思維之路,此地至今仍稱靈帝。

到了明朝,除了卓格尼瑪屬於陜西省省會衛之外,其余土地都屬於的巴西諸部,被劃分為贊善王。

清代屬蒙古額魯特部。清雍正元年(1723),洛部臧丹津叛亂後,歸清朝欽差大臣青海蒙古番子事務大臣管轄。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夏河拉蔔楞寺形成河曲第壹個官方部落——歐拉部落。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河曲南北均屬拉蔔楞寺管轄。

民國十七年(1928),屬甘肅夏河縣,但其政令只能通過拉蔔楞寺在河曲各部執行。

1949年9月18,夏河縣解放後,成為夏河縣第七區。

1953年3月,中共歐拉工委、歐拉行政工作組正式進駐黃河第壹彎開展工作。2006年9月,改為瑪曲工委、瑪曲管委會。

1955年6月,經甘肅省人民委員會批準建縣。瑪曲因黃河而得名,藏語稱瑪曲,隸屬甘南藏族自治州。

65438+65438 0959+65438 10月+0日,瑪曲、碌曲合並,成為桃江縣;6月1962 65438+10月1,撤銷桃江縣,恢復瑪曲、碌曲兩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