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級學生應該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小學壹二年級是建立學習習慣的黃金時期。這時候家長更註重孩子的寫字和閱讀習慣,這是為孩子以後的學習打基礎。大三孩子的智力發育還不成熟,孩子可能不理解父母灌輸給他們的理論知識,但這時候督促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可行的。
引導孩子從小熱愛閱讀,形成良好的語感。
和大多數家長壹樣,齊女士也在QQ、微信裏添加和關註了很多家長互助群、孩子學習群、各種學科訂閱號。在這些學習群和訂閱號裏,經常會分享壹些適合小學生的英語電子書和英語讀物。齊女士建議家長可以下載壹些有趣的內容給孩子閱讀學習。對於剛進小學的孩子來說,僅僅是學習壹個單詞或詞,就顯得枯燥無味,毫無吸引力,孩子即使記住了也不壹定會用。但是,通過閱讀,孩子可以在反復閱讀中運用某些詞語,形成整體語感,形成概念。
陪讀指導的理念要符合學生的層次特征
壹般認為父母應該輪流陪伴孩子。今天是母親,明天是父親。但齊女士認為,可以讓家長輪流陪讀,但最好只有壹個家長跟著壹個科目。齊女士花在孩子身上的時間比丈夫還多。在孩子開始涉獵壹些思維訓練題目的時候,齊女士聽從了老師的建議,用小學數學課程涉及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幫女兒找到了解題點。但是換老公幫孩子解數學題的時候,老公可能會用小學生解不了的二次方程。看似二次方程解決問題的步驟更短更簡單,但這樣寫出來的解題步驟“涉及家長太多”,更重要的是孩子只解題。至於原理,他們未必能理解。
適時放手陪伴學生,不要讓孩子形成依賴。
小學壹二年級是孩子極度依賴父母的時期。家長要逐步引導孩子把學習當成自己的事業。低年級的家長壹般會盯著孩子看很久,但隨著孩子成績的不斷上升,家長需要慢慢開始“半陪讀”。不要壹直坐在孩子身邊,“題目壹定要說”“字字壹定要改”。
老師的建議
我做小學班主任多年,聽到很多家長抱怨為什麽每天回家都要給孩子“開夜車”。他們的孩子不起床,反而養成了很多壞習慣。如果父母不坐在旁邊,他們就拒絕學習,或者走向另壹個極端。只要父母在,就把作業和任務扔在面前,自己卻開始神遊。針對陪讀家長的“困惑”,高年級班主任也給陪讀家長提了建議。
低年級重視陪伴。
和孩子壹起瀏覽所有的學習細節。
孩子還在低年級,高年級班主任建議不要過早放手,要註意每天回家後的“陪伴時間”。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堅持提前完成作業和預習,讓孩子明白什麽叫熱情和全力以赴。
認真完成作業看似壹件小事,但當孩子堅持下去,形成習慣,就會形成對壹生有益的行為習慣。而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可以親身驗證和感受到壹分耕耘壹分收獲的道理。
在低年級,家長不要錯誤地表現出希望孩子是第壹,不要只關註分數和排名,讓孩子錯誤地放大成績的意義和重要性。而是要鼓勵孩子樹立“盡力而為”和“與自己競爭”的觀念。讓孩子知道自己的成績,是壹種自我測試,有助於我們知道自己還欠缺在哪裏。
對成績和獎勵的巧妙處理
孩子成績好,家長需要獎勵嗎?很多家長都會問這個問題。但這個問題的答案因人而異,沒有標準答案。
但普遍的看法是,家長想通過把孩子的學習成績和物質獎勵掛鉤來激勵孩子努力學習,這可能會誤導孩子產生錯誤的學習動機,好像學習就是為了從家長那裏得到壹些物質獎勵。壹旦孩子認為父母承諾的獎勵不夠吸引人,或者根本不想從父母那裏得到獎勵,學習就會失去努力的方向和前進的動力。
父母扮演“伴侶”的角色
多觀察,不主導。
曲陽四小高壹班主任陳老師說,很多孩子壹放學就會馬上讓孩子“匯報”,比如今天老師教了什麽,需要完成什麽作業。這無形中讓孩子產生了依賴感。好像學習這個東西都是自己和父母做的。所以孩子不會主動積極的思考。因為有父母的“保證”,即使完成不了,父母也會想辦法“圈”自己。這顯然不是父母想要的結果,最後還得怪孩子不獨立。其實責任在自己,很多家長往往意識不到。
其實孩子的潛力往往比我們想象的要強大很多。家長首先要轉變角色。所謂的“陪讀”,其實並不是不可或缺的,更多的應該表現為陪伴和支持。在孩子閱讀和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盡量讓孩子獨立完成,不要打擾他們,觀察他們,發現問題後和孩子溝通,進壹步調整。這肯定會比“什麽都幹”有效得多。
教孩子制定計劃,畫重點,做筆記。
小學三四年級是孩子逐漸定型學業的階段。這個時候,孩子有了自己的主見,可能會拒絕和抵制父母的建議。所以可以說是又壹個不穩定階段。有二三年級孩子的家長,需要幫助孩子鞏固前壹兩年養成的良好學習習慣。如果孩子寫字時為了速度亂寫,家長要做壹些提醒,必要時讓孩子重新寫。但是,三年級以後就不用像壹二年級那樣坐在孩子旁邊做作業了。壹般孩子在這個年級已經開始主動接受新知識。
家長不用壹直盯著作業,但家長需要教會孩子做計劃,整理錯題,畫重點,做筆記。記筆記和找重點是相輔相成的,但是要讓孩子盡量多聽多寫,千萬不要為了記筆記而錯過老師的講課。給孩子買大量的教具,或者采取“題海戰術”,都是沒有用的。不如把這些時間挪到整理錯題上,讓孩子每天批改錯題,這樣既節省了時間又養成了整理錯題的習慣。
按科目陪同學生
對於語文科目的學習,家長可以和孩子壹起制定閱讀時間表,記錄每個月閱讀的字數。中學也是孩子寫好作文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孩子不要害怕寫作文。平時孩子要寫日記,引導孩子多寫周圍生活中發生的事情,多描述細節。這也是孩子從生活中學習的好機會。數學方面,尤其是在孩子開始學習做高難度思維訓練題的時候,家長要提前做好孩子的情緒疏導,告訴孩子既然選擇了就要堅持,既然堅持了就要盡力做好;小學是從聽說到讀寫的過渡時期。平時可以讓孩子多看英文繪本,讓他們拼單詞。
漸漸放下,用另壹種方式陪伴。
孩子到了小學高年級以後,家長不必過多過問他的學習細節。他們只是偶爾在他偷懶的時候提醒他,遇到挫折的時候鼓勵他,實在找不到解決辦法的時候和他壹起想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