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麽,什麽是行為設計呢?首先定義行為,行為等於動機、能力成本、觸發因素之和。為什麽這麽說?沒有動力,也就是沒有需求的後續發展;有了需求,就要有實現的能力,這就是能力成本;如果兩者都有,妳會演戲嗎?不,必須有觸發器,滿足需求的時間和空間等因素。
具體到動機,能力成本和觸發因素可以細分為以下要素,如下圖所示。
行為設計就是從這些方面讓人改變。比如希斯兄弟的四部行為設計作品,比如助推,比如引爆點,比如瘋狂傳,說到底都是基因和人類多年進化形成的本能。而我們常常認為自己的理性其實是被復雜的現象所誘惑而失去了自己的初心,即我是誰,我的生命和存在的意義是什麽?
那是題外話。回到行為設計,掌握壹定的思維模式,當然有助於更好地應對各種現象。
比如零成本改變自己,我們每個人不都想在未來變得更好嗎?如何改變,只要學會,比如縮小改變的範圍,找到自己的閃光點並加以概括,調整環境,就能讓自己壹點點前進。多麽簡單,重要的是要有意願。
比如助推器裏的EAST框架,簡化性,吸引力,社會性,時效性,可以讓我們檢驗壹些早期的想法,就像做壹個清單,按照清單去執行。
比如在巔峰體驗中,個體和群體瞬間被激發,創造驚喜時刻、認知時刻、榮耀時刻、連接時刻,讓我們在這條由無數節點組成的生命長河中充滿回憶和感恩。也就是說,過渡事件要突出,裏程碑事件要紀念,低谷事件要抹平。
比如《讓創意更有粘性》講述了如何利用內容對人的影響力,創造出好的創意和觀點。它的六個關鍵詞可以應用到我們的寫作、口語、交流和操作中。簡單,驚喜,具體,信任,情感,故事。這些簡單明了的想法就像食譜壹樣,我們只要構思出來就可以了。
比如在控制關鍵決策上,遇到關鍵決策怎麽辦?我們通常根據過去的經驗行事,但過去的經驗真的正確嗎?如果妳沒有經驗呢?這個時候,只要我們不踩那些坑,我們可能不會讓妳做出最好的決定,但也不會讓妳做出最壞的決定。記住包裹模型。避免狹隘思維,擴大選擇空間;避免證實的傾向,把假設放到現實中去檢驗;避免短期情緒,留有思考空間再做決定;不要過於自信,做好犯錯的準備。
還有引爆點中的連接器和個性的規則,附著因子,產品本身的傳播和環境力量發展的觸發因子,都是從另壹個角度告訴人們如何設計行為來改變世界。
這些都是心理啟發。也許心理上的啟發只能到達壹個點,但會讓我們走得很遠。所以,如果可以的話,我建議大家學壹些套路,把每壹種動作列壹個清單,根據清單來指導我們的方向。相信我,它不會讓我們的創造力變差,只會讓我們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