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男,6歲,初診電話2021-10-31。
主訴:晚上煩躁不安,睡眠差1周以上。
當前病史:邊緣兒童在1周前有感冒史。治療後偶爾出現鼻塞、咳嗽不適,之後出現夜間坐立不安、難以入睡、易驚醒,甚至哭鬧,多發生在淩晨11-2左右。白天睡眠正常,食欲差,口臭,大便初頭硬。
四診:咽部紅,舌質暗紅,舌苔薄,脈滑。面色紅潤,鼻根青筋突出,胸部平坦,腹部柔軟,沒有淤青,沒有青筋外露,指甲發亮,
診斷:夜啼,肝郁脾虛,心肝積熱。
處方和用藥特點
柴胡9克黃芩3克骨膜5克茯苓6克
炒蒼耳子3g半夏5g生姜2g連翹5g
鉤藤5g(下背部)杏仁5g石菖蒲8g厚樸10g
主要用藥分析:小柴胡湯加減疏肝健脾。小兒鼻塞咳嗽加蒼耳子、杏仁、厚樸對癥治療。方中用“蟬蛻”,能使蟬蛻歸肝肺經,開肺開竅,清肝解暑,息風止痙,以治夜哭。
2021-11-02隨訪,患兒夜間睡眠正常,仍有偶發性鼻塞、咳嗽,根據癥狀調整用藥。
(編輯或作者的)註釋/評論/備註
兒童夜啼是指嬰兒在夜間啼哭,或每晚有規律地啼哭,甚至整夜不睡,但白天壹切正常的壹種疾病。後世醫家對此有論述,如“夜啼分脾寒、心熱兩種”,又如“小兒夜啼有心熱、焦慮、抑郁幾種證候,各有不同,需詳細區分”。在這份病歷中,孩子感受到的是外邪,余熱不清。當他去看醫生時,他註意到孩子有時會嘆氣。考慮到是心肝積熱,肝郁脾虛所致,對癥下藥,方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