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生存的適宜溫度為20~30℃。冬季水溫在5~6℃以下,夏季水溫在35~36℃以上時,潛居泥底(10~30厘米處)。泥鰍除用鰓呼吸外,如遇水中含氧量缺乏或幹旱時,能用皮膚和腸道呼吸。其腸壁很薄,密布血管,能直接吸空氣入腸進行腸道呼吸,廢氣由肛門排出,泥鰍的腸呼吸約占總呼吸氧量的1/3,泥鰍的這種特殊器官是其他任何魚類沒有的,因此它能適應家庭養魚中水源缺乏的狀況。
泥鰍為底棲魚類,棲息於河流、湖泊、溝渠水田、池沼等各種淺水多淤泥環境水域的底層。晝伏夜出,適應性強,可生活在腐殖質豐富的環境內。水中缺氧時,能跳躍到水面吞入空氣進行腸呼吸。在水池幹涸時,潛入泥中,只要泥土有少量水分保持濕潤,便不致死亡。
泥鰍廣泛分布於亞洲沿岸的中國、日本、朝鮮、俄羅斯及印度等地。喜棲息底層腐殖質的淤泥表層。泥鰍在底泥中或水的底層淤泥中活動,且喜晝伏夜出,長期在黑暗環境使其視力退化。但觸須、側線等卻十分敏感,在避敵和覓食活動中起到關鍵作用。泥鰍除了用鰓呼吸外,還能進行腸呼吸,所以它對低溶氧的忍耐力很強。在缺水的環境中,只要泥土保持濕潤,泥鰍仍可存活很長時間。泥鰍對環境的適應性很強,因而在鰍科100余種魚類中,唯獨泥鰍數量最多,分布最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