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豬養殖成本變化。成本是價格構成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制定價格的最低經濟界限。壹般來說,價格與生產成本成正比。在生豬養殖中,養殖成本的不斷變化必然導致豬價的周期性波動。當養殖成本相對上升時,大量養豬戶選擇退出生豬養殖領域,導致下壹階段生豬供應量減少,豬價上漲。當養殖成本相對降低時,生豬養殖量又會上升,下壹階段生豬市場價格會因生豬供應增加而下降。
具體來說,生豬養殖成本由飼料、仔豬、人工、防疫組成。考慮到規模化養殖和農戶散養,玉米、豆粕等飼料成本占我國生豬養殖總成本的70%以上,仔豬成本占總成本的20%左右,人工和防疫成本約占10%。豬糧比是目前我國衡量生豬養殖成本的重要指標。豬糧比越高,養豬利潤越高,帶動下壹階段生豬養殖的增加。
2.2014生效的畜禽養殖標準政策,短時間內降低了部分生豬產能。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2014年前,我國生豬存欄量每年增長3%左右,2000萬頭。條例實施壹年後,中國生豬存欄量減少約4%,至3000萬頭。
3.國產豬肉的可替代性比較小,完全進口豬肉是不可能的。國產豬肉的替代品包括其他畜禽肉和進口豬肉。由於傳統消費習慣,替代效果壹般。
4.市場供求關系。豬價的波動與市場的供給密切相關。正所謂物以稀為貴。當市場上生豬稀缺的時候,屠宰企業自然會把收購價提高到0,這個時候價格就會上漲。當養殖戶普遍發現養殖有利可圖,利潤依然可觀時,養豬的數量也會增加,這時就會出現供大於求的問題。當前期投資導致的產能過剩變得嚴重時,生豬價格下跌是必然的。市場上生產的商品的價值是用需求來衡量的,需求處於供求平衡的狀態,也就是它的真實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