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鳥是什麽樣子的?
始祖鳥是什麽樣子的始祖鳥(Archaeopteryx)古鳥類。壹般認為,鳥類由中生代某種古爬行類進化而來,但直接祖先尚難確定。迄今發現的原始鳥類化石已有6件(分別於1861、1877、1956、1970、1973和1987年發現或訂名),均采自德國巴伐利亞省索倫霍芬(Solnhofen)附近的海相沈積印板石灰巖中,產地相距不遠,時代均為距今約1.4億年前的晚侏羅紀。以1861年和1877年采到的兩架化石最為完整,曾分別被命名為印板石古鳥(Archaeopteryxlithographica)和西門子原鳥(Archaeor-nissiemensi)。1954年經德比爾(G.R.deBeer)研究,認為兩鳥雖有差異,但基本特征完全壹致,應為壹屬,壹種,仍稱印板石古鳥。鑒於此種古鳥既有爬行動物的特征,又有鳥類的特征,且其生存時代較早,故被認為是從爬行類進化到鳥類的過渡類型,是鳥類的始祖,因而被我國學者意譯為始祖鳥。其爬行類的特征為:口有牙齒;尾由18~21個分離的尾椎骨構成;前肢有3枚分離的掌骨,指端具爪。其鳥類的特征為:有羽毛,有翼;骨盤為“開放式”;後足具4趾,3前1後。體形大小如烏鴉,只能滑翔,尚不能飛行。1986年,美國學者宣布在得克薩斯州的西部發現了距今2.25億年的更像現代鳥類的古鳥化石,擬定名為原鳥(Protoavis)。有人說,這可能是現代鳥類的直接祖先,而始祖鳥只是鳥類進化中的壹個旁支。1988年以來,我國遼寧朝陽地區陸續發現了壹批世界最早的飛行鳥類,有的已被訂名為三塔中國鳥(Sinornissantensis)和燕都華夏鳥(Cathayornisyandico),被認為是繼始祖鳥之後更為進化的古鳥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