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州主要指北京、天津北部(海河以北)、河北北部、山西北部。燕雲最早見於《宋史》和《地理學》。後金天府元年(936年),後金開國皇帝石敬瑭(後唐駐河東使臣)反對唐朝獨立,向契丹求援。
契丹建立後,遼太宗與石敬瑭約父子(遼太宗為父,石敬瑭為子)。天府三年,石敬瑭根據契丹的要求割讓十六州給契丹,使遼的疆域沿長城延伸,中原幾朝未能完全收復。十六州的戰略意義,讓中原的北宋政權在160多年裏,壹直感到威脅。
十六個郡的價值
十六州東西長約600公裏,南北長約200公裏,面積約12萬平方公裏。它的北部在今天河北省的北部,在遼闊平坦的華北平原的北端,包括雄偉險峻的燕山山脈;西部在山西省北部,多山,地形復雜。
這十六州狹長地帶的情況非常危險,在古代確實是軍事天災。燕山山脈和北太行山位於巖雲地區的北部。在古代生產力低下、交通落後、軍事技術不發達的情況下,山脈是擺在人們面前的壹道不可戰勝的天然屏障。
從地形上看,十六州、燕山山脈和太行山北部就像兩座相連的城墻屹立在華北平原北部,兩山的交匯處更像是壹個天降鑄角,以騎兵為優勢的北方遊牧民族在這裏被嚴重封鎖。巍峨險峻的群山為巖雲地區構築了壹道天然的第壹道防線,從戰略上抵禦來自南方的北方鐵騎。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十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