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之時,太陽的精神開始萌芽,白天越來越長,夜晚越來越短,但總體還是短,夜長。
根據《黃帝內經》天人相應的觀點,起床睡覺的作息規律也應該與晝夜節律相對應。這段時間,白天越來越長,夜晚越來越短。所以要調整作息時間,晚睡早起,以利於陽的成長。
這裏的“熬夜”是指其他季節的“早睡”,並不是指現代人11之後的熬夜。
早春天氣以大風為主,此時冬季的寒冷還沒有完全消失,人體很容易受到外因的影響。
同時,春季是衰老的季節,人體的衛氣隨陽氣向外升,肌表疏松致密,所以春季的人易受寒邪和外邪侵襲。
總之,這個時候要繼續註意防寒保暖,不能過早的丟掉厚重的衣服;“春”,重點是背部、腹部、腳底。
在春天的開始,我們應該順應萬物復蘇的趨勢,首先給予,而不是攫取,多獎勵,少懲罰,以保持自己舒適,愉快,和平和樂觀。
春季是肝主的季節,對應的是肝。
肝氣充盈喜郁,但在立春和雨季,天氣多變,容易引起情緒波動和情緒異常,對健康會產生影響。所以這個時候要特別註意情緒的安撫,不能因為瑣事而情緒低落,影響肝氣的放松。
肝氣定神閑,尤其需要防止過度生氣引起肝氣過盛,盡量保持心態平和穩定,做到心平氣和,開朗豁達。
初春時節,妳可以順應萬物潮流,適當運動,但活動不宜過於激烈。
建議進行溫和的戶外運動,如散步、散步、慢跑等,以增強體質,保護體內的陽氣;不方便出門的可以做壹些室內運動。
註意:春季鍛煉不宜過早,強度不宜過高。要合理安排運動量,運動前壹定要熱身。
在此基礎上,可以適當搭配中醫操,如太極拳、八段錦、馬王堆等,強身健體,調理氣血,放松身心。
古代保健醫生大多把飲食和保健作為保健的基礎,根據自然界的四季規律,提出了“飲食要因時制宜”的原則。
立春時節,冰雪融化,氣溫由冷轉暖,陽氣誕生。所以,根據《黃帝內經》“春夏養陽”的觀點,要選擇辛溫的食物來養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