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先天稟賦的強弱,食物氣味的厚薄,方位地形的不同,貧富的差異,從而導致個體的差異。所以中醫非常重視對不同人體特征的分析,從多方面對體質進行分類。根據體質,可以從活體個體的人工研究出發,研究不同體質的特點、演變規律、影響因素和分類標準,從而指導疾病的預防、診斷、治療、康復和養生。中醫“未病先防”的學術思想,與體質相結合,從人的體質角度出發,通過提高體質、調整機能狀態來提供預防疾病的理論和方法,充分體現了中醫以人為本、適應人的需要的思想。
中醫對體質的討論始於西漢《黃帝內經》。20世紀70年代,王琦教授開始從事中醫體質理論的理論基礎和臨床研究,逐步建立了中醫體質理論體系,提出了體質四項基本原則、體質九分法、三分法理論等獨特理論。
近年來,許多醫生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從臨床角度提出了體質分類。2009年4月9日,《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標準》正式發布,將體質分為9種類型: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痰濕質、濕熱質、血瘀質、氣滯質、特質質,除平和質外均為偏性體質。這種分類對臨床辨證、選方、攝入、防病都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根據中醫體質理論,形成不同體質的因素有先天、年齡、性別、精神、生活條件、飲食、地理環境、疾病、體育鍛煉、社會因素。體質因素與發病有很大的相關性,個體體質的特殊性往往導致對某種致病因素或疾病的易感性。疾病的演變往往取決於體內陰陽矛盾運動的傾向,包括陰陽的盛衰、陰陽的運動等等,從而界定了疾病發展和陰陽表裏寒熱虛實的八大類。從中醫體質角度看,甲狀腺疾病患者常見的體質類型主要有血瘀、痰濕、氣滯、陰虛。換句話說,這四種體質的人很容易被甲狀腺“盯上”。
【總體特征】血液循環不暢,表現為膚色暗沈、舌紅紫等瘀血表現。
【體質特征】脂肪和膽汁常見。
【常見表現】色素沈著,易有瘀斑,口唇暗沈,舌質暗或有瘀斑,舌下絡脈暗或增粗,脈澀。
【心理特征】易怒健忘。
【發病趨勢】易發生甲狀腺結節、甲狀腺腫、甲狀腺腫瘤等。
【對外界環境的適應性】不耐寒邪。
【總體特征】痰濕凝滯主要表現為體質肥胖,脘腹脹滿,口黏苔膩。
【身體特征】身體肥胖,腹部飽滿柔軟。
【常見表現】面部皮膚油膩多汗黏膩,胸悶多痰,口黏或甜,喜食肥甘黏膩,苔膩,脈滑。
【心理特征】性格溫和穩重,善於容忍發病傾向】易患甲狀腺腫大、甲減、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
【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對雨季和濕重環境的適應能力差。
【總體特征】氣滯表現為抑郁、焦慮、脆弱。
【身體特征】大部分人都比較瘦。
【常見表現】表情沈郁,情誌脆弱,郁郁寡歡,舌淡苔薄白,脈細。
【心理特征】內向、不穩定、敏感、多思。
【發病趨勢】易發各種甲狀腺疾病。
【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對精神刺激和陰雨天氣的適應能力差。
【總體特征】陰道液不足主要表現為口幹咽燥,手腳心熱。
【身體特征】身材偏瘦。
【常見表現】手足心熱,口幹咽燥,鼻微幹,喜冷飲便幹,舌紅津液少,脈數。
【心理特征】急躁,外向好動,活潑。
【發病趨勢】易患甲亢和甲狀腺結節樣腺腫瘤。
【對外界環境的適應性】耐冬不耐夏;暑熱不耐的兩種表現,暑熱陰虛。
#中醫# #健康真相館# #清風計劃# #真相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