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兒童的身體特征和預防保健知識

兒童的身體特征和預防保健知識

1.兒童體質概述:兒童體質是先天遺傳,後天培養,影響疾病的發生、發展和病理變化,與疾病的治療密切相關。對體質的正確認識不僅有利於疾病的診斷和治療,而且體現了治標治本的原則,可以減少相關疾病的發生,有助於防患於未然。

從《內經》中,我們知道了憲法。根據陰陽五行學說,人分為五種主要類型:木、火、土、金、水。“體質”壹詞在中醫文獻中有不同的叫法,包括氣質、氣、質、體質。直到葉和華才稱之為憲法。

2、兒童體質的特點

前進方耀指出:“獨生子女氣質弱。”隋朝的晁在《病因論》中指出“小兒臟腑之氣虛弱”。這些研究認為,兒童體質具有“血少、氣弱、脾胃虛弱、氣虛”的特點

我國第壹部中醫兒科專著《顱經》提出:“凡三歲以下者,謂之純陽。”北宋錢乙在《小兒證治訣》中提出“小兒為純陽,不必益火”。這些觀點認為孩子是“純陽”,有體質特征。

明代萬全提出小兒“五臟肝實,脾虛腎虛,心熱帶肝火,焦肺傷難愈”的特點。

溫病流行病學專家吳堂在《溫病辨證,小兒難解》中提出,小兒為“稚陰陽”。

總結:中醫對兒童體質總結如下:

(1)孩子是“純陽之體”(解釋:純陽之體不是指寶寶只有熱沒有寒證,而是形容寶寶有旺盛的生長發育趨勢。只有保護好、利用好這壹特性,才能讓寶寶保持這樣良性的體質);

(2)“嬰陰嬰陽”之體(解釋:嬰兒整體還很虛弱,雖有較強的生長特點,但五臟六腑的整體功能還比較薄弱,容易感受到外邪或內因引起的疾病);

(3)五臟中有肝實,脾常虧,腎常虧,心熱同肝論,焦肺傷不易愈。(解讀:從五臟來看,寶寶的肺、脾、腎功能相對較弱或低下,臨床上容易出現外感發熱、咳嗽、消化不良或生長發育異常。相對而言,心、肝功能容易形成氣滯,進而表現為熱證,兩者類似。

3.兒童體質形成的相關因素。

(1)固有遺傳因素

因為孩子來自於父母,孩子出生,就是父母的生殖精華結合在壹起,形成壹個胚胎,在母親體內由氣血滋養,不斷發育,從而形成壹個個體。包括父母的素質、父母的血緣關系、父母的生育年齡、孕期對胎兒的養育和保護狀況、孕期疾病和用藥等。因此,先天稟賦是決定和影響體質形成和發展的內在基礎,父母的體質特征往往會對後代產生重要影響。

(2)後天環境因素

(1)地理氣候:地域分南北,氣候冷涼,剛幹暖濕,有養本和本草之分。不同地區的人長期受水土質量和微量元素的影響,生活在不同地區的人形成不同的體質特征。

(2)社會環境,精神感受:人在社會中,精神感受、臟腑氣血往往受社會因素的影響,所以人的身體狀況也與社會因素有關。

(3)飲食調養:由於父母過分溺愛,缺乏對兒童的保養知識,不認可兒童體質,不分年齡,飲食結構不合理,濫用營養保健品,造成營養不均衡或營養不良。有的孩子零食不離口,嗜食辛辣厚味食物或冷飲,久了會損傷胃陰,形成容易生病的體質。

(4)疾病的因素:很多疾病隨著時間的推移可以改變人的體質。兒童常見病如厭食、反復感冒、肥胖、腹瀉等多種疾病,如治療不當或治療不及時,往往可以看到兒童體質越來越差,形成惡性循環,他們更容易發生上述疾病。

(5)醫源性因素:很多家長,知道壹些醫學常識,在孩子生病的時候給孩子吃藥,然後不見好也不見壞就去看醫生。這個時候疾病已經發生了變化,孩子的體質也受到了傷害。還有就是由於醫生診療不當,不分寒熱,貿然出擊,溫了藥,久治不愈。在臨床上,無論寒熱虛損,濫用藥物攻苦寒或溫補是非常常見的。因為小兒臟腑嬌嫩易虛易固,用藥不當容易導致小兒體質發生變化。

4.保養特點:隨著兒童體質研究的發展,體質因素在兒科診斷和中醫日常保養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視。根據兒童體質的特點,在保養中應註意以下幾個方面:

壹、病前預防:

(1)先天稟賦對孩子體質的形成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孩子的身體保健要從父母開始。在懷孕之前,父母應該照顧好自己的體質,以便為胎兒體質的健康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2)孩子的日常生活也很重要。

“小兒欲安,常饑寒”,是古代醫家針對小兒“純陽”、“稚陰陽”、“脾常不足”、“胃小而脆,內食不多”的體質特點,以及針對世俗育兒的弊端而提出的。過飽會傷脾胃,引發疾病。太暖有助於使“純陽”之體更陽,消耗陰道液,太暖容易使孩子出汗感冒。

孩子的體質有自己的特點,用藥要特別註意。小兒臟腑嬌嫩,氣血不定,而不全,全而不強,易因外邪得病。用藥要謹慎,盡量少用有毒暴力的中藥;慎用苦寒之品。

(3)《黃帝內經》講“未病先工”“未病先防”,提出了預防重於治療的思想。要根據孩子不同的體質特點,運用中藥浴、針灸、按摩、飲食、情誌等藥物和非藥物的方法,調理身體,增強體質,防患於未然。

B.疾病的早期治療:辨證的本質是辨體質,辨體質決定了治療原則、治療方法、用藥劑量和治療禁忌,所以治療時必須正確處理體質與病證的關系。

C.食療:中醫食療養生理論對我來說壹直很重視事物的適性,也就是說食物的性質和味道要適應人體器官的陰陽盛衰,要根據人體的需要來決定吃什麽樣的食物合適。簡而言之,兒童飲食的原則可以概括為:滋陰壯陽,食譜廣泛,輕營養,忌食過冷、過熱、過辣、過幹、過苦、過酸、過油膩的產品。吃飯時,孩子要開心,選擇營養好、易消化、有壹定色香味的食物,定時進食。

d、預防保健:註意嬰幼兒的清潔衛生,保證充足的睡眠,飲食規律,不要暴飲暴食。加強體育鍛煉,孩子的鍛煉方式要隨著年齡的增長循序漸進,寶寶可以做嬰兒操(被動體操),孩子可以適當做戶外活動和遊戲,主要利用新鮮空氣和陽光,進行水浴和體育鍛煉。孩子要定期做健康檢查,最好是三個月壹次,以便了解孩子的生長發育和疾病情況,及時管理和糾正。

(1)兒童體質調理的對象是兒童生病前或生病後的身體狀態,即兒童處於“沒生病”或“想生病”和“病初痊愈”的階段。所以要運用中醫的陰陽、五行、臟腑、氣血、津液等理論,再根據臨床的采集進行分類,擬定調理方案。

(2)孩子的體質調理是壹個陰陽平衡的過程,也是壹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所以無論用什麽方法進行體質調理,都要註意“以平等為期”,以免矯枉過正,造成新的偏頗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