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佗是誰?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簡單介紹壹下趙佗和趙振定(今正定)。秦時任龍川郡、南海郡都督。秦朝滅亡後,攻打桂林郡和項峻郡,成為南越王。漢高祖向西漢中央投降時,呂後氏與西漢中央反目成仇,成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南越皇帝。漢文帝元年,投降西漢。出生日期不詳。我只知道趙佗參加過秦朝統壹嶺南的戰爭,是個少將。關於他的死亡年份有兩種說法。壹個是漢武帝建元四年,也就是公元前137年,另壹個是史書上沒有記載。現在學術界和社會上說趙佗的年齡,多達108,106,105,102,101,百年零。以上觀點被廣州南越王墓博物館、南越國王府籌備處、石家莊趙佗文化園、龍川趙佗廟等旅遊景點等文化單位,《南越國史》、《廣州秦漢三大考古發現》、《廣州文物》等歷史考古著作,以及廣東省政府官網上所有介紹南越國歷史和南越王墓考古發現的宣傳資料、歷史劇《南越王》等使用。趙佗活到了100多歲,這已經成了現在的普遍說法。近日有消息稱,由著名影星呂良偉、唐國強、王剛、寧靖聯合主演的50集歷史劇《南越之王》已進入制作後期,將於今年六七月份與觀眾見面。該劇講述了南越國王趙佗從30歲到106歲,統壹嶺南,建立南越王國,實現“和諧百越”“二回漢”的民族大融合的歷史故事。劇中,趙佗不僅有成為壹代以仁治國的君王的傳奇經歷,而且有著豐富的感情臺詞——他有四個妻子,安排趙佗與秦始皇爭奪壹部名為《未央公主》的戲。陸、唐、王、寧分別飾演趙佗、秦始皇、趙高、未央公主。如此強大的演員陣容,可想而知這部劇的制作成本壹定很高,將來壹定會壹炮而紅。電視劇熱播後,南越國王趙佗家喻戶曉。但是,有壹些狗註意到了這壹點,總想說點什麽。
先看趙佗的歷史功績。趙佗在中國歷史上有哪些亮點?過去由於工作和興趣的原因,我曾多次閱讀過《史記》和《漢書·南越列傳》,對歷史文獻也略知壹二。趙佗作為將軍,參加了統壹嶺南的戰爭,並在南海縣任龍川縣令。他的歷史功績不言而喻。秦末農民起義爆發後,趙佗接任南海郡太守,派兵把守從嶺南北部通往的關隘,對秦官員百般挑剔。如果妳說趙佗此舉不僅配合了農民戰爭滅秦於天下,而且使嶺南免於戰亂,我也認了。秦政權壹被推翻,趙佗就攻打桂林和項峻,自立為南越王。由此也可以看出趙佗的過人才能和軍事才能。楚漢之爭後,漢高祖劉邦“為國效力,所以不遺余力”。顯然,當時對趙佗的評價並不高。“派呂嘉為南越王,與伐符溝通,集百越,不為南越所苦。”劉邦告訴趙佗要好好照顧嶺南,團結當地的越南人,不要給中央制造麻煩。現如今,人們都在贊美趙佗。基於以上的話,西漢中央對趙佗的期望被理解為趙佗在嶺南的實際行動。認為趙佗應治理嶺南,尊重越南當地習俗,積極倡導民族團結,大力發展經濟,促進民族融合,建立和諧社會,維護國家統壹。做出以上評價和總結,除此之外,找不到其他文獻依據。我們繼續往下看。漢高祖十二年,劉邦死了,呂後上臺。由於擔心南越強大不易控制,我們控制了其急需的戰略物資,不再運送銅鐵農具,只給牛、馬、羊給公的不給母的。這下惹怒了趙佗,趙佗反目——“於是自尊號南越武帝,發兵攻打邊城長沙,連失數郡。”“嗯,故與敵作戰,財物負債留於福建、越南、西甌、羅,役屬燕,東西壹萬余裏。然取黃家以左,而稱制,而華矣。”看看這趙家坨,老子也不服妳管!當什麽國王?我是天子。我生氣了嗎?!連福建、雲貴地區都軟硬兼施地聯合了他。大家評論壹下,能不能認為趙拓此舉是對中央不合理歧視政策的大膽否定?如果他是壹個深明大義的英雄,難道他不知道自己應該有點大局感嗎?如果妳有話要說,怎麽能輕易發動戰爭?犯錯沒什麽不好。如果妳改變了,妳會是壹個好同誌。看趙佗有沒有變?漢文帝元年,“吾召(魯)賈,以為太中大夫,使之。因為他自己做了皇帝,所以沒有人舉報。”嚴厲譴責趙佗對抗西漢中央自稱皇帝的惡劣行徑。趙佗感到內疚,答應不再自稱皇帝。他說:“皇帝是壹個有道德的天子。從今以後,去皇居,然後離開。”《史記》《漢書》後面都是“陸賈報恩,孝文帝說大話。到了孝景,就做諸侯,讓人討好。而南越竊其母國之名,使其為天子,稱朝命如諸侯。”妳明白嗎?也就是說,壹直到漢武帝時期,南越雖然名義上是西漢中央的封臣,也有使節到朝廷來邀請,但南越在國內還是被稱為皇帝,也就是說,南越王在國內還是皇帝,但在朝廷裏是封臣。被稱帝意味著什麽?當國王和當國王有什麽區別?這很容易理解,如果阿扁不稱自己為總統,而稱自己為臺灣省主席或臺灣省行政長官,那麽他就是深受中國人民愛戴的好兒子。不然就跟我們今天官方和民間對他的態度壹樣。如果有人對“南越居留地國盜用其名壹如既往”有不同的解釋,之前可能不太好反駁。1983在廣州香港發現的南越王墓中,墓主人葬有文帝金印和文帝玉印。此外,墓內其他部位還出土了文帝印章和刻有“文帝樂府九年作”銘文的青銅器。說明趙佗的直系繼承人生前是南越壹個自重的“文帝”,南越的國家以“文帝”二字為標誌。看,在趙佗及其繼承者時期,南越國不屬於西漢封建中央集權直接管轄的領土。南越如此放肆,西漢中央如何能忍?原因是文景之時,既有劉姓諸侯的內憂,又有北方匈奴的外患,而漢中楊騰又沒有出手收拾南越之國,這就使得其膽大妄為,期望有壹套抗命之計。趙佗就是這樣壹種不肯歸家,敢於挑戰西漢中央的寧。評價他,不能只因為他穩定了嶺南社會,促進了嶺南經濟發展,今天就給他這麽高的評價。我有所保留。臺灣省也是亞洲四小龍。難道臺灣省的“總統”都是值得稱贊的好領導人嗎?我們不敢這麽說。至於趙佗修建朝寒臺的傳說,農歷正月初壹、十五,他上臺拜北方寒亭,只是傳說,但在接下來的博文中已被否認。
其次,主要討論趙佗的時代。趙佗究竟是怎麽活到壹百多歲的?有可靠依據嗎?下面,我就整理壹下我所知道的壹些信息,不壹定全面。敘述很復雜,請耐心等待。史記《南越列傳》對上述“稱朝命如諸侯”的引述如下:“死於建元四年。孫虎是南越的國王。這時,閩越王應對南越邊境城鎮發動了進攻。胡詔曰:‘越越皆官,不可擅攻。今天福建和越南都在養兵,侵略大臣,我卻不敢養兵,只好請求皇上這樣做。”於是天子在南越更加義氣,守約,為了促進分裂,派了兩個將軍去福建和越南商議。南宋裴簡《史記註》在此,引西晉人光緒曰:‘光緒曰,‘皇甫謐曰,越王趙佗死於建元四年,漢七十年時,為百歲。”裴植引用光緒的地方不清楚,更不清楚光緒在哪裏看到皇甫謐的話。這繞過了幾個海灣,我們今天讀起來還是挺費勁的。從《史記》的收集來看,“我死於建元四年”這句話可能早在魏晉皇甫謐時代就有了,最遲在南宋裴潛時代就有了。1000多年,從南宋的裴智到清代的梁庭南,沒有人談趙佗的年齡。梁庭南寫了壹本《南越五傑傳》,其中直接把趙佗描述為“百歲以上”。如果皇甫謐對趙佗的長壽半信半疑,那麽梁庭南可以肯定。上世紀初,著名歷史學家呂思勉先生對趙佗的時代提出了否定的質疑。他在《呂思勉讀史劄記》中說:“史記中無‘卒’字,如(疑)靜者補之”;“等妳過了100歲,漢人就再也打不過妳了”?“死者後年不詳,其子胡姬在建元四年。”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沒有人對此提出任何異議。1981年,徐恒斌先生推斷趙佗的年齡。他認為秦統壹嶺南之戰始於秦始皇二十五年,即公元前222年。基於這壹年趙佗20歲,建元四年為卒年的假設,得出趙佗“約106歲”的結論(《論趙佗南越王》第6544期《中國古代史論文集》)。1983年,廣州發現壹座南越王墓。自從墓主人被推定後,越來越多的人談論趙佗的年齡。著名考古學家黃占嶽、麥先生認為,秦統壹嶺南之戰始於秦始皇二十八年,即公元前219年,還假定這壹年趙佗20歲,以建元四年,即公元前137年為趙佗卒年,得出了“壽年100又2歲”(麥:廣)的確切結論西漢南越王墓兩種學說的區別只是秦朝進入嶺南的年份。其他說法,108歲,是呂良偉說的,可能是口誤。105的年齡也是麥郝穎先生說的(南越王國千古之謎)。不知道後來是不是改變了觀點。101歲是102歲減去1歲的結果。壹百有零,這是個籠統的說法。就這樣,趙佗活了壹百多年,成了不爭的結論,同時引發了南越史的研究熱。趙佗作為在位67年,年過百歲,功勛卓著的英雄,被越來越廣泛、真實地稱頌。
既然呂思勉先生質疑趙佗的長壽,我不接受趙佗百歲以上的研究結論。我從以下三個方面分析研究後,證明了呂思勉先生猜想的正確性,並得出結論:《史記》“至建元四年”這句話中的“死”字是壹個文學用字。
(1)如果把建元年作為趙佗去世的年份,那麽推斷出來的數字106或者102顯然是保守的。趙佗率領千軍入嶺南為什麽要假設他20歲而不是30歲?作為壹個土生土長的趙國人,在秦國軍中當壹個將軍很不容易,秦始皇派他做副都督。妳想想,說趙佗才20歲,是不是有點小嫩?讓我再檢查壹遍。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趙佗給文帝寫了壹封道歉信,信中自稱“蠻族長者,夫妻”。《禮記》曲禮:“七十,老人...醫生七十歲了,他還在工作...他自稱老人,但在他的國家卻是用他的名字來稱呼他。”我們假設趙佗在文帝元年已經70多歲了,還靠譜是吧?那麽,趙佗到建元四年就110歲了。以前考古學家在計算趙佗的年齡時,都是假設他帶兵攻嶺南時是20歲,而不是30歲,因為他們怕過多地說趙佗的年齡會引起更多人的懷疑。雖然壽命存疑,但也不能否認。古代有人活到100多歲也不是不可能。傳說中的三皇五帝都是壹兩百歲,據說彭祖活到八百歲。
(2)語法分析。由“之”引導的時間賓語結構及其修飾的動詞都是可持續的、可重復的。比如“那時,西門豹會去會河”(《史記·滑稽列傳》);”元帝時,史巡為黃門嶺(《後漢書·官員傳》);“惟為君者,思之至今”(曹操《短歌行》)。而表示死亡的動詞不具備上述性質,不能用“到”的賓語-賓語結構來修飾表示時間,只能用“於”引導的賓語-賓語結構來補充。《史記》、《漢書》中關於死亡的記載多為:“五十年,文公卒。”(《史記·秦本紀》)或“某年卒”。“四年至建元”作為壹個獨立的句子,不符合語法。如果妳覺得“四年死至建元”合乎語法,我會在妳找到類似的例子後立刻放棄我的無知,那就是“主語+到或到+時間+死,死,崩,死”的獨立句。中國有那麽多的書籍和記載,符合語法的句子不會只出現壹次吧?如果妳找不到旁證,不接受我的觀點,妳只能說銀太不講道理!
(3)《史記》與《漢書》的比較分析。《漢書》的《史記》副本中有很多地方。《南越漢書傳》只是補充了漢高祖給趙佗的信和趙佗給漢高祖的信,除了“武帝立元四年”這句話沒有“死”字之外,其他地方都差不多。如果妳堅持司馬遷的原話是那樣,那就解釋清楚,班固抄襲了其他地方的史記。為什麽剛才把“卒”字刪掉了?
基於以上考證,我仍然認為趙佗的生卒年在《史記》、《漢書》中沒有記載,趙佗百歲以上純屬謠言。
趙佗年齡估計過百歲後,有人開始探究趙佗長壽的奧秘。1992年5月,我作為壹名考古學家,參加了廣梅鐵路沿線文物考古發掘工作,在河源柳城鎮政府辦公室看到壹本由中山大學歷史系主辦的刊物《歷史大觀園》,裏面有壹篇廣州著名考古學家黃先生的文章,文章的序號和標題早就忘記了,但我依稀記得黃先生在《趙佗》中的四大長壽秘訣:樂觀幽默,勤政,入鄉隨俗,修行養生。黃先生研究總結的依據來自兩個方面,壹是文獻,二是南越王墓出土資料。研究方法是王國維先生首創的雙重證據法。比如南越王墓出土了多種中藥材,說明墓主人生前壹定要註意保養。墓主人是趙佗的孫子,他的孫子懂得保養。那個爺爺不懂保養嗎?黃先生就是這麽演示的。據報道,飾演趙佗的呂良偉也對趙佗的長壽之謎十分好奇。他說:“在這樣壹個秦龍王朝中,他能活到106歲,真是不可思議。這部劇也會在細節上透露壹點長壽的奧秘。”《南越王》劇組也要總結壹下趙佗長壽的奧秘。不知道有什麽新發現。會不會是趙佗吃了“長生不老藥”?因為在他孫子的墓中發現了煉制丹藥的五種原料:朱砂、鉛塊、紫晶、硫磺、孔雀石。按照黃先生的邏輯,孫子懂煉丹,吃丹,但不知道怎麽吃丹。這是合乎邏輯的。劇中趙佗被分了四個老婆。這也是長壽的奧秘嗎?呂良偉承認他不能忍受有更多的妻子,那麽為什麽趙佗不能吃呢?我肯定吃過什麽誰都知道的好東西,壹般人都不告訴我。趙佗的軍旅生涯可謂梟雄之輩。他的長壽是和別人無休止爭鬥的結果嗎?考古學家的研究結論,作為壹種知識,已經被社會各界普遍接受,學術界灌溉,社會灌溉。
最後,我想談談其他壹些問題。據我所知,很多人喜歡看歷史劇,他們說可以增長歷史知識。但是影視作品能和歷史書相比嗎?說是歷史劇,能有多少歷史元素?從目前已經成功播出的多部本朝和大皇帝的電視劇來看,導演們采用了純商業的操作手法,比如以花代木,關公對抗秦瓊,無中生有,大量虛構,錯漏百出,極不符合史實。有多少人會為了驗證劇情而去讀歷史書?我擔心久而久之,人們的腦子裏就充滿了這些錯誤的知識。導演們的想象力相當豐富,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讓人壹集接壹集地追。普通人讀了沒什麽,需要研究歷史的人讀了,把它當成知識,會誤導人,很難改正。所以我建議學校和家長在學生看所謂的歷史電視劇的時候,要給他們適當的引導和解釋。情節不是歷史——我太擔心了。
各位,想了解南越和趙佗的歷史,只需要兩個小時,兩部電視劇。《史記》《南越列傳》只有兩千多字,《漢書》抄自《史記》,略加補充,字數略多。我已經為妳準備好了壹切。如果妳想了解更多,在《史記》中也有壹些相關的記載,如侯大師父親列傳、《東嶽列傳》、《西南夷列傳》、《匈奴列傳》、《孝武列傳》以及《漢書》中的《顏傳》、《朱買臣列傳》等。據估計,兩部書中所有關於南越的史料不足5000條。《淮南子》“人間訓詁”中也有壹些記載,但不是官方的,可信度不高。後人記載南越歷史,依據的是《史記》和《漢書》,不是歷史。
我們今天研究歷史,首先要尊重歷史。有人說,歷史就像壹條母狗,誰看中誰就抓住誰。我對這種說法極其反感。讓人反感的不是拿那些篡改、歪曲、捏造、虛構歷史的人,那些用歷史來說事的人,那些對歷史不尊重、不認真的人去和有邪念的當事人比較,而是這些話玷汙了無辜的歷史。我對歷史感興趣,也有感情。如果壹定要把歷史比作壹個成年人,在我看來,歷史就像壹個美麗、單純、寬容、傲慢的啞女。她美麗而神秘,人們總想接近她。她有不完全的遺憾,但這不是她的錯。妳可以了解她,但不能完全了解她。妳可以猜她,但是猜對錯不關她的事。妳可以說她有什麽未解之謎。那只是妳自己的困惑。她從來不想故意捉弄妳。甚至,妳可以展開想象的翅膀,振振有詞、妙趣橫生地告訴她,但那只能算作妳自己的娛樂。總之她就是她,對她最簡單最正確的態度就是尊重。
至於《南越王》,出於劇情需要,讓趙佗從秦始皇手中搶走妻子,那我們就不要太較真了。這個情節只有現代人才能想到。現在叫性賄賂,導演卻扭曲了。趙佗充其量是個縣級幹部,秦始皇賄賂他?把妳的女人給他?妳讀過《阿房宮賦》吧?妳在想什麽?!最好用廣州話評論,就是看不出用詞粗糙準確:真的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