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方式有很多,常見的有氧運動有:遊泳、跳繩、太極、廣場舞、散步等。這些鍛煉方法可謂老少皆宜。對於老年人,要稍微註意壹點,選擇慢壹點的運動方式。
對於老年人來說,除了散步、太極、廣場舞等方式,還可以嘗試每天踮腳。
因為很多時候身體出現問題或者不適癥狀,腳會先出現異常,因為腳是離我們心臟最遠的部位。
屬於血液循環末端的女性,尤其是寒性體質的女性,往往會手腳冰涼。如果妳嘗試每天堅持腳尖鍛煉,可能會幫妳解決很多問題。
中醫認為手腳冰涼是壹種“封閉癥”。
所謂關,也是不合理的,尤其是天氣寒冷或身體受寒邪之氣侵襲,導致肝脈受寒,影響肝臟正常造血功能,腎陽不足,導致手腳冰涼。
腳是人體的第二心臟,聚集了身體的大部分經絡,有很多穴位,而這些穴位又對應著內臟。
因此,腳的健康與腎精和陽氣密切相關。如果能保持腳部的健康,對身體的健康意義重大。不過,踮著腳是個好辦法。
腳墊主要鍛煉小腿後側的肌肉,包括比目魚肌和排腸肌,比目魚肌可以促進下肢靜脈回流。通過腳墊的運動方式,可以改善下肢血液回流不暢,緩解手腳冰涼的問題。
所以,對於生活中經常手腳冰涼的人來說,試試踮腳運動,可能會給身體帶來其他好處,比如下面五個問題。
那麽保持每天踮腳走路的習慣能給身體帶來什麽好處呢?
1.任何運動都可以緩解壓力,踮腳跟也不例外。
踮腳尖可以促進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提高體內植物神經的控制力,緩解焦慮和壓力,使大腦思維保持活躍和放松的狀態。
2.溫補腎陽
在踮腳運動的過程中,前腳掌內側和足大拇指支撐,使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足太陰脾經經過此部位得到按摩,從而達到溫腎護腎的作用。
尤其是老年人,如果每天堅持踮腳鍛煉,長期堅持也有助於緩解腎氣下降。
3.促進下半身血液循環。
當人體長時間保持站立或坐著時,腳很可能會酸痛麻木,導致下肢血液循環不暢,反流不暢。如果每天踮起腳尖壹段時間,可以得到緩解,促進下半身血液循環。
4、踮腳跟還可以改善腰痛的作用。
引起腰痛的主要原因包括膀胱受風寒濕侵襲,血液循環不暢。
如果是這種情況,可以通過每天快走,或者踮腳走路刺激膀胱經鍛煉臀肌和脛骨肌來緩解。
5.保護妳的膝蓋
腳尖運動過程中兩側腿後側肌肉受到擠壓收縮,使血液循環通暢,促進下肢血液回流,有助於腿部塑形,還可以避免膝蓋損傷。
那麽既然踮腳鍛煉有這麽多好處,有什麽註意事項嗎?抓住這兩點就好。
1,頻率
從上面得到的踮腳練習確實對身體有很多好處,但是不要進行的太頻繁。建議踮腳走30到50次後停下來休息,休息後再運動。
同時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來決定運動的次數和速度。剛開始可以用手扶著墻走,後來熟練了就可以離開墻自己做了。總之,要利用身體感覺舒服的品質來做腳尖練習。
2.負荷
對於上班族來說,由於久坐姿勢缺乏鍛煉,其實坐著的時候也可以做腳墊運動。
首先保持膝蓋與腿平齊,然後在腿上放置負重物,每次訓練腳趾30~50次。也可以根據身體情況調整次數和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