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活血化瘀
經絡屬於臟腑,經常泡腳,刺激足部經絡,促進臟腑功能的協調,排出體內堆積的廢物,使氣血運行更加順暢。另外,經常站立的人容易患下肢靜脈曲張。泡腳可以加快腿部血液循環,使腿部靜脈血及時回流,有利於減少腿部靜脈瘀血,預防下肢靜脈曲張。
2.強身祛邪
比如泡腳時,水溫刺激和藥物滲透作用於淋巴系統的反射區,可以清火解毒,消腫止痛,緩解濕熱引起的腫脹和潰瘍。
夏天,人們住在有空調的房間裏。另外飲食不合理,喜歡吃涼的食物,所以又冷又濕。經常泡腳可以散寒除濕,預防風濕性關節炎、關節寒濕帶來的疼痛。另外,冬季天氣寒冷,很多人,尤其是體質較弱的女性,容易手腳發冷。晚上睡覺前泡腳可以提高體溫,達到保暖驅寒的效果。
3.美麗美麗
泡腳可以氣血滋養臟腑,加速新陳代謝,加速內毒素的排泄,使皮膚紅潤,改善皮膚粗糙,起到美容養顏的作用。
4、疏肝解郁
經常泡腳可以緩解肝氣郁結,同時泡腳可以刺激肝經、大腦、小腦、腦幹、甲狀旁腺等反射區,從而緩解失眠、抑郁、神經衰弱等肝氣郁結帶來的不適。
5、補腎強身
晚上7點到9點是腎經氣血最弱的時候。此時適當泡腳可以促進氣血流向腎經,起到補腎益氣的作用。腎經氣血充盈,腎氣自然旺盛,說明人的生命力更旺盛,身體更強壯。
對於四肢冰冷、瘀血痛經、凝露胃痛的女性來說,泡腳是最適合的養生方式。經常泡腳,水溫刺激可以促進人體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提高皮膚溫度。此外,泡腳還能活血化瘀,溫腎助陽,緩解因血瘀引起的痛經、胃痛。
1,切忌空腹泡腳
空腹泡腳會消耗體內的熱量。老年人如果空腹泡腳,容易導致低血糖。
2.飯後不要馬上泡腳。
很多老年人選擇飯後立即泡腳,殊不知這種習慣會影響食物消化,容易導致消化不良。
3.避免水溫過高。
壹般35-38最好。如果水溫在40以上,長時間浸泡或沐浴過熱的水,對老年人來說,會使身體和四肢的血管大大擴張,大量血液流向周圍血管,造成短暫的腦缺血、頭暈、惡心等癥狀,甚至昏迷、猝死。
4.不要用力擦皮膚。
有些老年人喜歡洗澡,會降低皮膚的抵抗力,這是身體的自然防禦,細菌或病毒會利用受損的皮膚細胞。
5.不要用強堿性肥皂或各種洗發水乳液泡腳。
這些堿性化學物質容易刺激皮膚,引起瘙癢和炎癥。老人要用羊毛脂肥皂或脂肪多的肥皂,然後用清水沖洗。
6.不要無節制的經常泡腳。
老年人皮膚皮脂腺分泌減少,保濕能力差。如果腳部浸泡過多,皮膚會因為缺少油脂而變得粗糙幹燥,頭皮屑過多,甚至會出現皮膚開裂或受傷的情況。四季泡腳的頻率應該是不壹樣的。泡腳的頻率壹般是壹天壹次,需要治療的人也可以壹天兩次,但老年人要壹天壹次。如果工作出汗太多,需要隨時泡腳。普通人冬天壹天泡壹次,夏天壹天泡兩次。
7.泡腳時不要過度使用肥皂。
因為過度使用肥皂容易沖走皮脂腺分泌的脂肪,使腳部皮膚幹燥,尤其是老年人。老年人不宜使用軟皂。
8.泡腳時不要避風
老人喜歡泡腳時出汗的感覺,但這時候壹定要註意避風。當妳全身大汗的時候,避風是非常重要的。否則不僅會引起感冒,還會引起腰痛,成為久治不愈的慢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