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防暑、健脾除濕
夏天天氣炎熱,要註意防暑防曬。出門打傘塗防曬,穿寬松涼爽的衣服,及時補充水分。可以多吃西瓜、冬瓜、黃瓜、綠豆等清熱利尿的食物。中醫認為,暑熱常濕,夏季空氣濕度大,人往往容易感到濕邪。民間有句話叫“冬無石,夏無木”。因為長時間露天放置的椅子、凳子等木材,經過雨水的暴曬,含有較多水分,表面看起來比較幹燥。但當它在陽光下暴曬,溫度升高時,就會向外散發濕氣。長期坐在上面,容易感到濕邪,誘發痔瘡、風濕病、關節炎等疾病。所以,尤其是中老年人,壹定要註意不要長時間坐在露天放置的木頭上。濕最容易困脾,所以夏季養生,健脾祛濕非常重要。荷葉、山藥、茯苓、扁豆、薏苡仁、豬苓、澤瀉等。都有健脾祛濕的功效。這些材料可以煮成湯或粥解暑,或甜或鹹,非常適合這個暑假。
2.自然地保持冷靜和冷靜。
時值盛夏,氣候炎熱,人們容易煩躁、疲倦和虛弱。五臟主政,夏季主心,所以要呵護心陽,平復心神,保證心臟功能旺盛,符合“春夏養陽”的原則。中醫提倡壹個“平”字,就是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有過激行為。心是快樂的,但是太快樂了就會難過。心傷了,心跳會搖擺,精神會渙散,思想不會集中,甚至會精神錯亂。“快樂”就是緩解緊張的情緒,使心情舒暢,氣血平和。所以夏季養生的重點是“安心”,安心自然涼。
3.吃的清淡,吃的苦,吃的酸。
夏季節氣的飲食原則是:多清淡,少肥甘,多酸苦,少甜苦。夏季脾胃運化功能減弱,容易發生嘔吐、腹瀉等急性胃腸道疾病。所以飲食宜清淡,肥甘厚味易養脾,助濕生痰,進壹步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雖然辛辣的食物可以刺激我們的味蕾,刺激食欲,但是容易上火,導致舌頭生瘡。蛋糕、糖果等甜食雖然好吃,但是吃多了也會影響我們的脾胃功能。夏天多吃苦味和酸味的食物。苦味能清熱解暑,酸味能固表斂汗。所以苦瓜、黃瓜、苦菊、芹菜、烏梅、山楂、番茄、草莓、獼猴桃等蔬菜水果更適合夏天吃。此外,還可以喝決明子茶、荷葉茶、菊花茶、綠豆湯等飲料,以清暑祛濕。
文/中西醫結合康復科陳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