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涿州旅遊景點介紹涿州旅遊景點大全

涿州旅遊景點介紹涿州旅遊景點大全

去涿州旅遊壹定要去參觀什麽?

1,李道元故居

李道元故居位於涿州市梁青廟辦事處西道元村。1995重建,占地面積3493.38+02平方米。南邊,兩個進了院子。建築風格均為漢式,三門單檐懸於山頂;從山頂垂下來的單檐雙門建築;正房有五個單檐從山頂垂下;東三間西三間,都是單檐吊在山頂。主室塑有李道元坐像,壁畫內容為歷代李家族人物。

2.盧氏宗祠

呂氏宗祠在涿州城東拒馬河畔,有壹座紅墻青瓦綠樹的建築群,莊嚴典雅。在朝北的大門上,用黃色墨水書寫的“範陽盧氏宗祠”字樣十分醒目。這裏不僅是盧氏家族祭祖的地方,而且有著廣泛而持久的社會影響。

韓國前總統盧泰愚說“楊帆的盧氏”讓涿州名揚天下,涿州是“世界盧氏先民的基地”,專指此地。盧氏宗祠北面,是盧氏始祖魯直的墓地。全國各地的盧氏人自不必說,按節自然來此祭祖;就連不姓陸的人也經常來祭奠葬在這裏的東漢名臣。

3.涿州永濟橋

永濟大橋位於河北省涿州市以北1.5km,南北跨拒馬河。該橋始建於明朝萬歷二年(公元1574年),史稱“拒馬河橋”。萬歷十六年重修,天啟六年毀復。後來由於河水的南移,橋也塌了。清乾隆二十五年,在舊橋南面新建壹座九孔橋。清朝乾隆皇帝賜名“永濟”,並撰寫了《欽差重修涿州石橋》、《欽差永濟橋詩序》。

4.涿州華陽公園

華陽公園位於城市西北角,西鄰107國道,北鄰城市遊泳池,南臨古城墻,東臨居民區。利用古華陽臺遺址建園,以“華陽”二字為歷史典故。

相傳古代“黃帝在涿鹿之田屠蚩尤,在城西溝外建蚩尤墓,城內建軒轅廟,縣城西南的亭村有燕昭王展示先賢的展臺;在城的西北角,有壹個中國陽臺,燕王在那裏招待荊軻和秦將軍範,而亭是燕王送別荊軻和刺殺秦王的出發地。

5.涿州文化遺產展示館

涿州文化遺產陳列館涿州文化遺產陳列館是涿州第壹個展示當地歷史文化的小型博物館。2006年8月15日,涿州市市長紂王、市委副書記劉曉蓮、副市長李泉新等市領導在調研涿州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時確定了該項目。

在建館過程中,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批示,給予大力支持。同時,市監察、審計、財政等部門組成項目監督小組,參與決策,認真監督,積極解決博物館建設中的各種問題,為博物館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

河北涿州有哪些旅遊景點?

1.李道元故居

李道元故居位於涿州市梁青廟辦事處西道元村。1995重建,占地面積3493.38+02平方米。南邊,兩個進了院子。建築風格均為漢式,三門單檐懸於山頂;從山頂垂下來的單檐雙門建築;正房有五個單檐從山頂垂下;東三間西三間,都是單檐吊在山頂。在主室中,塑造了壹個李道元的雕像,壁畫內容如下

2.涿州盧氏宗祠

呂氏宗祠在涿州城東拒馬河畔,有壹座紅墻青瓦綠樹的建築群,莊嚴典雅。在朝北的大門上,用黃色墨水書寫的“範陽盧氏宗祠”字樣十分醒目。這裏不僅是盧氏家族祭祖的地方,而且有著廣泛而持久的社會影響。韓國前總統盧泰愚說,“楊帆盧氏”使“涿州聞名於世”,涿州是“盧氏先民立足於世”。

3.涿州永濟橋

永濟大橋位於河北省涿州市以北1.5km,南北跨拒馬河。該橋始建於明朝萬歷二年(公元1574年),史稱“拒馬河橋”。萬歷十六年(1588)重建,天啟六年(1626)毀重建。後來由於河水的南移,橋塌了。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在舊橋南面新建壹座九孔橋。清朝皇帝

4.涿州華陽公園

華陽公園位於城市西北角,西鄰107國道,北鄰城市遊泳池,南臨古城墻,東臨居民區。利用古華陽臺遺址建園,以“華陽”二字為歷史典故。相傳古代“黃帝在涿鹿之田屠蚩尤,在城西溝外建蚩尤墓,城內建軒轅廟,縣城西南的亭村有燕昭王展示先賢的展臺;在城的西北角,有燕太子丹為荊軻舉行的宴會

5.涿州文化遺產展示館

涿州文化遺產陳列館涿州文化遺產陳列館是涿州第壹個展示當地歷史文化的小型博物館。2006年8月15日,涿州市市長紂王、市委副書記劉曉蓮、副市長李泉新等市領導在調研涿州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時確定了該項目。在建館過程中,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批示,給予大力支持。

6.涿州雙子塔

涿州雙塔位於河北省涿州市老城區的東北角。南塔名為杜摯寺塔,建於遼代太平十壹年(1031)。北塔名為雲居寺塔,建於遼大安八年(1092)。兩座塔都是佛塔。兩塔相距約300米,平面均為八角形,均為仿木亭式磚塔。杜摯寺塔高44米,有五層。雲居寺塔高55.69米,共六層。

7.金門大橋

金門位於河北省涿州市東北部,義和莊鄉北蔡村北3.5公裏永定河右岸。這座水閘始建於清康熙四十年(1701)。它原是壹座草閘,作用是將芒牛河的水抽入永定河進行清淤。後來由於河底淤積,高於牤牛河,原來的水閘功能就廢棄了。後來乾隆三年(1738),減水石壩移至現址,名稱仍沿用舊名。永定河

8.涿州海參崴

海善仁濟位於河北省涿州市以東15km的義和莊鄉東慈村。該寺建於明末,參照泰山娘娘廟行宮,供奉聖母瑪利亞。起初,當地的石豐好人用了40多英畝的土地來支持建設。原來的寺廟在60年代被拆除,然後在90年代重建了壹個新的寺廟,分為東屋和西屋。寺廟東院於1990重建,占地6。

9.涿州安吉塔

愛安寺塔位於河北省涿州市東10公裏刁窩鄉塔召村北50米處。當地人俗稱“塔如塔”。建於原愛安寺,名為愛安寺塔。原寺坐北朝南,包括山門、前殿、門樓、後殿、東西配殿等建築。寺廟在1952被拆除,只剩下壹座寶塔。該塔為八角形實心磚塔,檐部密集,由塔基礎、塔身和塔身組成

10.涿州博物館

涿州博物館位於涿州市華陽西路49號,占地23畝,建築面積654.38+0.2萬平方米,總投資654.38+0.3.6億元。設有8個展廳,展覽面積8000平方米,於2065年6月30日免費向公眾開放438+04。這個博物館的主題是“有言我讓大美涿州”,展示了涿州豐富的歷史文化。其中,濯水龍歌展廳、

涿州導遊的50句話。

涿州位於華北平原西北部,北京西南,京畿南大門。東有固安,西有淶水,北有北京,南有高碑店。涿州市屬於河北省。涿州總面積742.5平方公裏。截止2010和12年末,涿州戶籍總人口約為645500人。[1-2]

1986年9月24日撤涿縣,建涿州,隸屬於涿縣,仍屬保定地區。

2013年,涿州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35.3億元,比2012年增長11.5%。財政總收入26.6億元,比2012增長7.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66億元,比2012增長12.9%。[3]

涿州名優特產有涿州貢米、黃金掛毯、杜康面等。涿州的名人有劉備、張飛、趙匡胤和酈道元。[4-7]

2008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8]

2065438+2005年2月28日,河北召開省直管縣(市)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動員大會。經河北省委、省政府研究決定並報中央編辦批準,今年河北省將擴大省直管縣(市)體制改革試點範圍,涿州將在列。

春秋戰國時期,涿州是顏的故鄉。

秦王二十三年(前224年),秦滅燕後,在設涿縣。

西漢高帝六年(前201),分楊光縣南部、巨鹿縣北部、衡山縣,設卓君縣。郡、縣城都在今天的涿州市。

建國元年(9年),新王莽改卓君為袁涵縣。

東漢建武元年(25年),袁涵重建為卓君。靈帝鐘平五年(188),涿縣屬幽州。

三國魏七年(226年),卓君改名為範陽縣。

西晉武帝太史元年(265),範陽縣改名為範陽國。幽州刺史遷回薊。後郭縣元陽鄉始建於1895年,屬範·.

東晉十六國,卓迪先後屬於後趙、顏倩、前秦、後燕;

南北朝時,北齊天寶七年(556年),非常鄉、方城縣兩縣合並為涿縣。

隋黃凱元年(581),範陽縣原位於涿縣西部,屬昌黎縣(今黟縣)。

大業三年(607),幽州改名為卓君郡(今屬北京)。

唐武德元年(618),巴卓縣改名幽州,武德七年(624),卓縣改名範陽縣。安史之亂後範陽縣又稱幽州;

五代時,晉末天府元年(936年),涿州範陽縣屬遼。遼在涿州設永泰軍。

大定二十九年(1189),範陽縣、良鄉縣、宛平縣設萬寧縣(後改稱豐縣,元縣改稱方山縣),屬涿州。

元朝采用省制,涿州升為涿州道,轄範陽等七郡。

明朝洪武元年,涿州屬北平郡。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順天府分為四廳,涿州屬順天府西路廳。

民國二年(1913)撤州,涿州改名涿縣。民國三年(1914),順天府更名為京兆特別行政區,涿縣隸屬京兆。民國二十六年(1937),抗日戰爭爆發,卓仙被侵華日軍占領。1941年,與梁芳縣、淶水縣並稱方來涿縣。民國三十四年(1945),平南縣南部形成“濯良灣”縣,至1947。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涿縣被國民黨政府接管,在涿縣設立第六督察區。

1949年8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卓縣劃歸河北省保定地區。1970保定地區更名為保定地區,轄涿縣。1986年9月24日撤涿縣,建涿州,隸屬於涿縣,仍屬保定地區。

1999年,保定與市合並,涿州自此隸屬於保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