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薄荷粥
做法:薄荷葉20克,粳米100克,冰糖5克。新鮮薄荷葉去除雜質和老黃葉,用清水洗凈瀝幹備用;粳米洗凈,直接放入鍋中加適量水;把鍋放在火上,先用大火燒開,再用文火慢慢煮。當米粥粘稠時,倒入薄荷葉和適量冰糖,煮沸。
功效:清火解毒。薄荷粥是咽炎的食療食譜之壹,對改善咽炎癥狀很有幫助。
2.柴黃粥
做法:用料柴胡、黃芪各10g,大米10g,白糖適量。柴芪加水煎煮取汁,加米煮成粥,煮至熟時加入白糖,再煮12分鐘。每天1,持續5到7天。
功效:清熱解毒,瀉火舒筋。柴胡有解熱作用,黃芪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兩者均有明顯的解熱鎮痛作用,對多種細菌和病毒有抑制作用。煮粥服用,對發熱、頭痛、身體酸痛有明顯療效。
3、薄荷牛蒡粥
做法:先將牛蒡煮熟,取其汁液,與薄荷6克壹起放入粥中。
功效:經常面紅耳赤,喜歡喝涼水,容易幹咳便秘的人,不妨喝薄荷牛蒡粥“清火”。兩者都有疏散風熱、利咽消腫的功效。
4.蒲公英粥
做法:按照1: 3的比例準備中藥蒲公英和粳米,將洗凈的蒲公英(帶根)切成三厘米左右的段;粳米煮開後,加入切碎的蒲公英,再煮三分鐘。
功效: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經常食用可以增強防病能力,潤膚烏發,強健筋骨。
5、百合杏仁紅豆粥
做法:百合10g,杏仁6g,紅小豆60g,糖少許。先將紅小豆洗凈,加入適量清水,與粳米同煮。然後,在半熟的粳米鍋中加入百合、杏仁、糖,用文火煮至熱。
功效:適用於肺陰不足、虛火旺盛、口幹口苦的患者。
6、百合枸杞粥
做法:取百合20 ~ 30g,枸杞子10g,豬肉片或肉末,放入大米粥中煮透。
功效:此粥適用於陰虛易心煩、口渴、愛出汗、舌苔少紅等人群。其中百合是潤肺佳品,常用於治療肺燥或肺熱咳嗽,還能清心安神;枸杞具有滋補肝腎、益精益氣、祛風補虛的功效。兩者的結合可謂強強聯合。
7.荷葉綠豆粥
做法:以荷葉、綠豆、粳米、冰糖為原料,將綠豆用水浸泡,然後加水煮沸,制成綠豆湯;將粳米煮成稠粥,至半熟時加入綠豆湯、冰糖,攪拌均勻,壹起煮沸;粥煮好後,趁熱取1幹凈荷葉蓋在粥面上。粥涼了淡綠色的時候就可以吃了。
功效:此冰粥具有清熱解暑、和中養胃的功效。老少皆宜,尤其適合三伏天食欲不佳、發熱口渴的孩子。
8.甘蔗粥
做法:取新鮮甘蔗500克,去皮,榨汁。先將50克粳米加適量水煮成粥,再加入50毫升甘蔗汁,拌勻,煮沸。
功效:甘蔗有清熱生津、潤肺除燥的功效。粥裏加甘蔗汁有很好的去火效果。
9、木耳甜棗粥
做法:黑木耳30克,粳米100克,大棗50枚,冰糖適量。將黑木耳用冷水浸泡半天,撈出洗凈,與粳米、大棗同煮成粥,加冰糖糖化。如果寶寶吃了,可以將木耳切碎,大棗去皮去皮,方便食用。
功效:黑木耳味甘、性平,涼血止血,潤胃益腸;大棗補血。此粥涼血止血和胃,適用於血熱鼻衄、便血者。早晚服用
10,綠豆粳米粥
做法:綠豆60克,粳米100克。將綠豆用溫水浸泡2小時,然後加入1000 ml清水,用粳米煮粥。
功效:此粥每日早晚各吃壹次,具有清熱解毒、止煩渴、消水腫的作用,特別適合老人和兒童食用。
11,翠花綠豆粥
做法:西瓜皮200克,綠豆1杯,銀耳7.5克,冰糖2湯匙。西瓜皮洗凈,刮去紅肉,剝去綠皮,切成小塊;綠豆洗凈,用清水浸泡1小時;銀耳洗凈,泡軟,去硬蒂,切成小花備用。鍋中倒入4杯水,加入綠豆和銀耳燒開,轉小火煮至軟爛,加入西瓜皮和冰糖煮1~2分鐘。
功效:清血退熱排毒,能有效改善因血濁引起的膚色暗沈,預防日曬引起的斑點,消除痘痘。但同時又有整腸的瘦身作用,所以腹瀉的時候最好不要喝。
12,梨花粥
做法:將兩個梨洗凈,帶皮切塊,與粳米50克壹起放入鍋中,加適量水煮成粥。
功效:梨能生津潤燥,清熱化痰,是很好的去火保健食品。梨花粥既保留了梨去火的功效,又不用擔心太涼。
13,荷葉粥
做法:鮮荷葉1片,粳米100克,冰糖少許。把新鮮的荷葉洗凈煎成湯,然後用荷葉湯和粳米、冰糖壹起煮粥。早餐和晚餐的熱食。
功效:荷葉粥可以消暑、解暑、健胃、散瘀,可以治療中暑、水腫、淤血等。經常喝荷葉粥也有降血脂、減肥的功效。
14,麻黃石膏粥
做法:用料麻黃5克,石膏30克,大米100克,白糖適量。將石膏加水煎煮20-30分鐘,然後加入麻黃,加水煎煮取汁,加入大米煮成粥,煮至熟時加入糖,再煮沸12分鐘。每天1,持續5到7天。
功效:能清熱宣肺,化痰平喘。麻黃具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舒張支氣管平滑肌、抑制病毒的作用。石膏味甘、苦,清熱瀉火。是中醫熱病常用藥,對各種原因引起的持續高熱、煩渴有較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