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草的養殖方法:
最佳繁殖時間:播種繁殖壹般在4月底5月中旬進行;枝條繁殖通常發生在5月至8月;
最佳生長土壤:狹葉苦草對土壤要求不嚴格,多見於溝壑、河流、池塘、湖泊。野生植物多生長在山坡上,林下溪流、溝渠旁,南方省份適宜種植苦草。
最適生長溫度:苦草喜溫暖,耐陰。水中最適生長溫度為18~22;
生長最佳光照:苦草喜陽光,水中養殖要增強水中光照。
養殖苦草的註意事項:
施肥:固定種植地每畝施基肥2500公斤,最好使用草炭泥、人畜糞便和鈣、鎂、磷混合物。根據水域情況胖瘦,追肥合適。壹般每667平方米施10公斤過磷酸鈣或2公斤三元復合肥。如果淤泥比較厚,水質比較肥,就不需要施肥,防止過度生長。
從移栽到收獲需要3個多月,可以分階段追肥4-5次。生長前期每畝可施稀糞500-800公斤;後期可施氮磷鉀復合肥或尿素。
澆水要點:如果擴苗補植後連續晴天無雨,加強澆水,保持濕潤。壹般在移栽1-2周後,幼苗恢復生長時,檢查植株,及時補種缺苗,保證整苗。苦草在整個生長過程中需要更多的水分,以後要經常淋水,促進其生長。
復制要點:
苦草的繁殖分為
種子繁殖和無性繁殖。
有性繁殖:
催芽3-4月份,將第壹年采集的種子在催芽播種前進行擠壓清洗。經過20~28~10不同水溫、有無基質的試驗,水溫為28且有基質存在時,發芽率較高。
播種:選擇栽培的土壤和容器,消毒後放入盆中,用水浸泡。水清後,將已發芽或輕揉的種子鋪在土壤表面,蓋上細土,加水3-5cm,蓋上玻璃或塑料薄膜,保持溫度在28左右避光,40天左右完成發芽。然後開啟通風透光進行育苗,或者分離出芽苗進行育苗。如果養殖量大,要選擇通風日照好、土壤肥沃、供水條件好的池塘,清除雜草和異物,平整夯實土壤,待水澄清後,即可移苗。苗間距壹般為10-20厘米。苗期應及時清除雜草,加強病蟲害防治,追肥1-2次,促進植株生長發育。這裏要隨時加深水位,防止植物的葉子因陽光照射而枯死,影響移栽種植的時間。移植植物的行距應根據苗木大小、株高和觀賞角度確定。水族館20-30cm,水景區50-80cm。
無性繁殖:
枝條繁殖:壹般在5-8月進行。從地下莖上剪下的枝條用於繁殖。這種方法簡單,可直接移植種植,用於觀賞。
組織培養:從地上莖尖膨大部分切取2-3cm長的莖段,表面消毒,置於1/2M6BAIBA0.2培養基中誘導成苗。然後,將組織培養苗移至水族箱和池塘中進行培養。
蟲害防治:狹葉苦草苗期的主要害蟲為0.10-5.9萬只,尤其是在泥塘中
所有苦味的草藥都可以入藥。又苦又冷。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咽喉腫痛有很好的療效。3.經濟價值
魚、鴨、豬等的飼料。其匍匐枝末端膨大的球是鳥類的主要食物。
少量河蟹、蝦或鯉魚、鯽魚、鱖魚等。能有效控制無效分蘗,提高制種產量和質量,顯著提高經濟效益。80-120只/公斤,密度200-300只/667平方米,或2000-3000只/公斤大小1000只/667平方米,越冬幼蟲5-10kg/667平方米;或500-1000尾鯉魚/667平方米,如夏季的建鯉、異育銀鯽、鱖魚等。可生產成蟹15-40kg/667m2,成蝦20-30kg/m2,或大型魚種40-50kg/667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