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情況,可能讓有些人失望,按世衛組織2018年數據,中國年人均豬肉消費量約40千克,韓國為38.74千克,中國年人均牛肉與羊肉消費量相加後大約是4.2千克,而韓國年人均牛肉消費量超過13.7千克。換句話說,韓國的豬肉消費水平與我們相差無幾,而牛肉的平均消費量是我國的三倍,所謂“韓國人吃不起肉”,實在無稽。
在很多影視作品當中,韓國人似乎確實是吃不起肉,但要搞清楚,韓國人真正吃不起的是其國產的肉類,也確實是吃不起,因為韓國國產的豬肉與牛肉價格都相當高昂,不過平時占據韓國人餐桌消費主體的,並不是其國產肉類,更多的都是進口肉。
韓國的自然條件,註定韓國本土肉食的珍貴整個半島之上,大多都是高原山地,雖然南部的條件比北部要稍微好些,卻也是半斤八兩,整個韓國有四分之三的地方都屬於山區,地形崎嶇不平土地貧瘠,加上人口稠密,使得韓國的耕地顯得更加珍貴。
為數不多的寶貴耕地資源之中,絕大多數都需要用來種植糧食等必要的口糧作物與蔬菜,而能夠用來發展畜牧業的土地微乎其微,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韓國雖然經濟發達,但是農業規模很小,尤其是畜牧業,小小的韓國長久以來都是整個亞洲僅次於日本的農業進口大國,其年農業進口規模甚至超過了中國。
按照產量來看,韓國每年豬出欄量僅為河南壹省的五分之壹不到,而牛出欄量也只有河南的三分之壹,其農業規模之小可見壹斑,如此小的肉類產出,自然使得韓國的肉類價格不會便宜。
韓國本土出產的肉食,的確貴得驚人作為發達國家,加上農產品產量有限,使得韓國的各種農產品價格長久以來都居高不下,尤其是肉類的價格。
可能很多人對韓國的豬肉價格存在著很大的誤會,覺得韓國的肉都非常貴,然而事實上,即便今年受到疫情影響韓國豬肉價格驟增之後,首爾的豬肉價格也僅在每公斤5115韓元,相當於每公斤不到30元RMB,這個價格甚至低於國內同期,讓人覺得相當不可思議。
與豬肉價格截然相反的,是韓國本土牛肉的價格。韓國本土牛肉也就是所謂的韓牛,壹般來說在韓國,韓牛牛肉的平均價格在每千克10萬韓元,大約580多RMB上下,就算是最便宜的部分每千克也在120RMB上下。正常情況下,韓牛牛肉往往被韓國人當作禮物用來送人,很少有韓國人自己買韓牛回來吃的。
本土肉類很貴,但進口的很便宜雖然韓國本土肉類價格的確高得嚇人,但產量有限,只要有少部分人能夠消費得起就已經足夠了,在韓國內部也不愁銷量,那點子產量根本無法滿足韓國人的日常需求,所以韓國人日常大多數消費的肉食,其實並非本土出產,而是來自進口。
隨著貿易全球化,韓國目前也是全球最大的肉類進口國之壹,而韓國每年進口的肉食,主要來自於美國、澳大利亞與加拿大三國,韓國市場上絕大多數的日常消費肉類都是進口貨。雖說是進口的,可這些肉類在韓國的價格並不算貴。
在韓國,進口自美國的牛肉,折算後平均每千克售價在50RMB上下,而來自澳大利亞的牛肉要更便宜壹些,這個價格也就與豬五花差不多,這個價格與國內相比是什麽水平顯而易見,而且韓國人的平均收入,要遠遠高於國內。
為什麽印象裏的韓國人,總感覺吃不起肉通常,覺得韓國人吃不起肉的印象主要來自兩方面,壹是韓劇之中韓國人吃肉的誇張樣子,二是來華的韓國遊客仿佛沒吃過肉壹樣吃肉。
這裏要明白壹點,韓劇裏宣傳的肉食,永遠都是韓國本土產的肉類,韓國人長久都信奉“身土不二”,提倡使用本國產品、吃本國食物,而韓牛之類的本土肉食的確都挺貴的,普通人吃不起這是很正常的。至於韓劇之中韓國人吃東西的誇張狀態,可不僅僅限於吃肉,就算是吃泡菜吃冷面之類,韓劇之中的演繹也是壹般模樣。
韓國人出國後猛吃肉,其實也是差不多的道理,韓國本土飲食少油重鹽多辣,與中餐完全不是壹回事,雖然很多韓國人嘴上說中餐不好,可吃得比誰都多,再者,中國的大多消費的確比韓國便宜,有些韓國人在華猛吃肉,就像有些國內遊客在東南亞猛吃榴蓮、海鮮之類壹樣。
目前,韓國的平均月收入在1.2萬RMB以上,按最低收入計算,年收入也在12萬RMB以上,而即便按照真實購買力來進行折算,韓國的平均收入也是北上廣的1.7倍,這樣的收入水平,根本不可能吃不起肉。
韓國人的平均身高位居東亞之首,而其平均壽命位居全球第11亞洲第4位,這樣的身體素質很顯然並不是光吃泡菜就能夠達到的。
在韓國,不論是首爾還是其他的地方,雖然肉類食物消費價格似乎比國內要高壹些,但就算是按照我們的收入水平,也大多都在可接受範圍之內,兩個人兩百多元,四個人三百多元能夠吃到撐的烤肉店隨處都是,所以,“韓國人吃不起肉”這種荒唐的說法,笑笑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