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寶寶吃魚的巧妙方法

寶寶吃魚的巧妙方法

寶寶吃魚的巧妙方法老壹輩人經常對孩子說:“多吃魚!要聰明?”,但是小孩子因為怕魚腥味和魚刺,往往會避開。吃魚真的會讓妳變聰明嗎?可以用其他肉代替嗎?如何讓孩子更喜歡吃魚?海魚含重金屬,淡水魚刺多,魚油少。媽媽們應該如何選擇?吃魚是必要的。也許妳有過疑惑,與雞、豬、牛等家畜相比,魚的肉少,刺多,腥味重。就連泰國猴島上的猴子也是因為沒有別的東西吃,才潛到海裏抓魚的。豐衣足食的現代人壹定要吃這種“難吃”的肉,給自己找麻煩嗎?

如果妳真的這麽認為,那妳就要註意了,因為父母的飲食習慣和對食物的態度肯定會影響下壹代!當然妳得先聽專家告訴妳魚有什麽特別的!魚富含蛋白質、氨基酸、魚油(DHA和EPA)、維生素B族、維生素A、D、E和微量礦物質,如銅、碘、鎂、鐵、鉀和磷。對於快速成長的孩子,它有以下功能:1。促進生長發育蛋白質有助於人體健身。維生素A、D、E有助於寶寶視力、牙齒、骨骼、皮膚黏膜的形成和發育;鉀離子可以維持人體內鈉鉀平衡,使機體正常工作。此外,吃體積小、骨頭軟的魚,如親親魚、小魚幹等,也能同時吸收豐富的鈣,有助於骨骼發育。2.增強記憶力/反應能力/學習能力。嬰兒的大腦發育非常迅速。據研究,嬰兒4歲時大腦重量已達到成人的80%,7歲時完全成熟。所以學齡前可以說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魚油中含有豐富的DHA和EPA多不飽和脂肪酸,可以使腦細胞之間的信息溝通順暢,提高腦細胞的活力,延長腦細胞的纖維,幫助寶寶在記憶力、反應能力、學習能力等方面得到更好的發展。是嬰兒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營養素。3.維護視力健康DHA能加強視網膜上感光細胞對光的反應,維持大腦皮層的視力和反應靈敏度,具有維護視力的作用;此外,魚類中的牛磺酸可以抑制膽固醇合成,恢復疲勞,使寶寶的視力更好。4.緩解過敏和炎癥癥狀DHA和EPA具有抑制過敏反應的作用,可以緩解寶寶的過敏癥狀,如特應性皮炎等。此外,還能改善體內的炎癥。5.提高免疫系統DHA和EPA可以增強寶寶身體的免疫抵抗力,使其不容易因病毒或細菌的攻擊而生病,有利於寶寶的健康。魚是牲畜肉代替不了的!如果寶寶不喜歡吃魚,或者媽咪覺得處理魚太麻煩,能不能就讓寶寶吃別的肉?答案是否定的!營養學家孫英傑指出,與其他肉類相比,魚肉的優點是其蛋白質肌纖維結構短,結締組織比例小,因此肉質柔軟,易於嬰兒食用。更重要的是,前面提到的重要營養素DHA和EPA都在魚油(魚脂肪)中,而常見的畜肉幾乎沒有。此外,與畜肉相比,魚肉中脂肪比例較低,蛋白質比例較高,熱量較低。適當食用魚肉可以防止寶寶因脂肪攝入過多而超重。明智地吃魚是有方法的!7 ?妳可以在8個月的時候開始嘗試。寶寶多大可以開始吃魚?雖然有的長輩會在寶寶剛開始的時候添加副食(4?6個月),讓寶寶試試,但是如果寶寶有過敏,或者有家族過敏史,擔心腸胃對魚過敏或者不舒服,可以按照婦幼總醫院出版的《嬰兒副食手冊》的建議,等寶寶7?8個月大的時候再考壹次也不疼。如果還是過敏,可以推遲到1歲再嘗試。至於吃多少?營養師孫英傑說,壹開始給寶寶每次1湯匙,每天1?3次,慢慢增加到每次2湯匙,每天1?六次。如果太晚才開始吃魚,會阻礙寶寶的發育嗎?如果寶寶1歲以後因為過敏問題遲遲不吃魚,很多媽媽往往會擔心寶寶缺乏DHA和EPA,會阻礙大腦發育。營養師孫英傑建議,由於寶寶在吃副食期間還在喝奶,母乳餵養的媽咪可以通過多吃魚來增加母乳中DHA和EPA的含量。如果喝配方奶的寶寶擔心寶寶DHA和EPA缺乏,可以給他買含有DHA和EPA成分的配方奶粉,彌補他不能吃魚的營養不足!寶寶不吃魚的常見原因孫英傑營養師認為,寶寶不愛吃魚的原因通常不外乎“怕被魚刺蜇”和“討厭魚腥味”。這裏有壹些方法教媽媽們如何采取行動!怕魚刺的寶寶。做魚糊:1。將魚去頭尾,取中間壹段;2.剝皮和中央骨,細刺;3.用刀把魚剁到不能碰骨頭和顆粒,或者直接用攪拌機打。4.也可以根據孩子的喜好加入蔬菜泥、紅薯泥或土豆泥,攪拌均勻,讓味道更加豐富。做魚丸:1。在上述魚醬中加入適量的蛋白質和微量鹽,攪拌均勻;2.燒開壹鍋開水,將1擠成丸子,放鍋裏煮。制作魚松:1。將魚去頭尾,去內臟,分成大小合適的塊;2.在表面塗少量鹽進行腌制(將魚脫水,煮熟的肉更容易與皮和骨分離);3.煮2至熟透,放涼,去皮去骨;4.將3放入幹凈的紗布中,擠幹水分;5.最後放入鍋中翻炒,使水分蒸發,逐漸變得疏松絮狀。營養師小:市面上的魚丸、魚松可能含有過量的調味料,甚至還添加了防腐劑、氟化物等化學成分。建議媽咪可以自己給寶寶做,以免增加寶寶肝臟和腎臟的負擔。直接買刺身的營養師孫英傑建議,如果爸爸真的比媽咪忙,沒時間幫寶寶仔細挑魚刺,也可以買新鮮的刺身回家煲湯或者蒸,非常適合寶寶!討厭魚腥味的寶寶。選擇新鮮的魚。營養學家孫英傑說,鮮魚不太可能有魚腥味。以下標準供媽媽們參考:□魚體飽滿有彈性,輕壓會凹陷,說明不太新鮮□眼睛明亮清澈,黑白不渾濁□魚鰓新鮮,粉紅或變白不新鮮□皮膚上的鱗片完好不脫落□聞味道。不新鮮的魚會有很重的味道。正當購買鮮魚時,商家壹般會先幫忙做簡單的宰殺,但回家後媽咪必須自己徹底去除魚鱗、鰓、腹渣。如果不清洗,會放入冰箱或者直接煮熟,氣味會更重。去除腥味的保存方法:魚買回家清洗幹凈後,在魚的各個部位塗上適量的鹽。因為鹽可以除水,可以釋放血和腥味。然後,在魚上塗少量的白醋或檸檬。最後在魚身上塗抹少量米酒,既能抑制魚腥味,又能減緩肉質變質。然後,可以把它放在冰箱裏冷凍,然後拿出來用清水洗凈後再煮。寶寶吃魚,壹定要做熟!吃不成熟的魚容易感染寄生蟲病,尤其是淡水魚。□小心刮掉魚刺。寶寶第壹次接觸魚時,最好先嘗試魚刺少的魚,小心翼翼地給寶寶把魚刺剃掉。否則寶寶壹旦被刺傷,會受到驚嚇,再吃魚就不容易了。□吃當季魚。當季魚不僅新鮮(現捕,非冷凍),而且肥美,價格也相對便宜。——魚皮、內臟、脂肪、魚卵都容易積累重金屬,如二惡英、汞、銅、鋅、鉛等。,會在人體內積累,造成後遺癥。很多人誤以為魚湯的精華在湯裏,餵孩子吃魚比喝湯難多了,所以往往認為給寶寶喝魚湯就夠了。營養學家孫英傑指出,魚湯的營養更多的是在魚類中食用,很多脂溶性營養物質和蛋白質不溶於水。所以,吃魚湯才是最正確的做法。什麽魚適合寶寶吃?推薦的魚種與烹飪技巧。親親魚:洗完後要徹底瀝幹。由於它的鹹味,烹飪時必須減少鹽的用量。鱈魚:肉很嫩,但刺很硬,所以魚刺要小心剔除。鯛魚:水煮,切碎,拌成粥給寶寶吃。三文魚:肉質較厚,建議搗碎後再給寶寶吃。紅眼鰱魚:註意刮掉魚刺。不適合嬰兒食用的魚類美國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已警告孕婦、孕婦、哺乳母親和幼兒避免食用以下四種重金屬含量高、汞含量超過1ppm的魚類,以免對腎臟、大腦等造成慢性損害。,並引起幼兒致畸、不育或生長遲緩。這些魚包括:。鯊魚、旗魚、鯖魚、鯖魚等。淡水魚好?寶寶到底該吃海魚還是淡水魚,壹直是個有爭議的話題。下面分析壹下它對媽媽們的利與弊!魚類品種的優缺點海魚和淡水魚的優點。魚刺又粗又少。魚油(DHA,EPA)高。重金屬含量低(但不完全,河流和地下水也有汙染)。脂肪含量低。精制蛋白質含量高。壽命長,重金屬積累高。高脂肪,有些孩子可能會消化不良。脊椎又多又細。處理起來很麻煩。的內容。DHA和EPA含量低。因為重金屬的含量無法用肉眼和簡單的方式來判斷,所以兒童食用後的危害是深遠的。嚴重時可能導致孩子生長緩慢,甚至中毒死亡。所以,媽咪不得不對過去老壹輩人誇贊的深海大魚深感警惕。然而最傷腦筋的是,具有促進大腦發育、提高免疫力和視力作用的DHA和EPA(魚油)在這些脂肪較厚的深海魚體內大量存在,而脂肪是重金屬容易積累的地方。真的很尷尬營養學家孫英傑說,其實不只是深海魚有重金屬的問題,淡水魚由於河流和地下水的汙染,也可能含有重金屬,只是因為它們的生命周期短,體內積累少;深海魚中所含的魚油(DHA、EPA),淡水魚中也有,但含量不高。所以兩者各有利弊。那麽,媽媽們應該如何選擇呢?營養師孫英傑建議,遵循以下原則,在兼顧寶寶營養的同時,將可能的風險降到最低!-在海魚中選擇短命和體型小的品種,如秋刀魚和鳳尾魚。□每個月只讓寶寶吃1?2深海魚,食用時忌魚頭、魚眼、內臟、魚卵及可見脂肪。□避免長時間吃同壹種魚,如:偏愛劍魚松,盡量每條魚都吃,風險共擔。□避免長期購買同壹魚飯的魚制品。□吃淡水魚時,耐心細致地給孩子剔除魚刺。孫英傑現任職務:新店天主教庚申醫院營養師。學歷:中山醫學院營養系。畢業經歷:華帆大學營養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