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早起惡心幹嘔,嗓子不利
解:慢性咽炎的典型癥狀,有炎有痛必有濕
2.食欲不振,吃壹點就胃脹
解:脾胃虛弱,消化功能差,應調理脾胃
3.腸胃弱,消化不好
解:濕氣阻礙脾胃的運化功能
4.面色晦暗,發黃,經常冒痘(胃火)
解:皮膚暗黃,可能是肝排毒不好,也有可能是營養吸收不好。
5.手腳冰涼
解:手腳冰涼,怕冷怕熱,吹空調又難受,不吹又熱,這是脾胃虛寒。
6.大便不成形,粘馬桶,很難沖下去
解:腸道濕熱
7.長期便秘,小便混濁
解:說明腸胃功能弱,蠕動慢,需要調理脾胃
8. 早上起床暈沈,沒精神,小腿肚子酸
解:濕邪困體
9.舌苔白厚且膩
解:舌苔厚是脾胃失運化,水濕內停的表現,厚而黃則是濕熱,厚而白則是寒濕
10.虛胖身體發福,臃腫
解:有些人“胖而無力”,其實是有些水腫,意味著體內有濕,水液不能隨氣血流動,滯留在體細胞之間,使人體迅速膨脹起來。同樣是胖,有人中氣足力氣大,是“真胖”
11.愛出虛汗
解:出虛汗是脾虛,註意少吃生冷的,我們吃進去是涼的,出來是熱的,都是脾的功勞,長期吃涼的,脾就容易虛
12.午後心口發悶
解:①胸口悶悶的不舒服,其實是濕邪阻遏氣機的表現。脾胃、心肺功能都比較差。
②心口發悶是中醫所說的肝郁氣滯,需要養肝護肝。
③那是肺氣虛的表現,脾氣壹虛,肺氣先絕(脾氣虛到壹定程度,肺金失養,就容易出現短氣,胸悶,想長呼壹口氣才舒服的感覺)
13. 經常肚脹
解:脾胃不好,消化功能差,所以容易腹脹。
14. 怕冷怕熱
解:脾胃虛寒
15.婦女白帶過多,陰部潮濕,騷癢
解:濕氣下註,當身體出現婦科炎癥,說明已經到達四級寒濕。
16.眼皮沈,有下眼袋
解:濕邪困體。下眼袋,是下眼瞼浮腫。
17.面部長斑
解:熬夜傷肝,導致內分泌失衡,影響面部長痘,長斑等壹系列的皮膚問題,養肝護肝必須重視。
18.脫發
解:腎氣不足
19.覺得身體被束縛,懶得動彈
解:中醫裏講“濕重如裹”,這種被包裹著的感覺就是身體對濕氣的感受。有些人明明身強體壯,就是感覺使不出勁、容易困倦、註意力難以集中,感覺被什麽束縛著壹樣,這些很可能就是濕氣嚴重的導致的。
20.愛食生冷
解:註意少吃生冷的,我們吃進去是涼的,出來是熱的,都是脾的功勞,長期吃涼的,脾就容易虛
21.睡覺流口水
解:睡覺時流口水多與脾虛有關,脾虛後不能運化水液,致津液外泄而出現流口水。
22.時常口苦
解:中醫認為這主要是由於濕熱引起的,其中又包括肝膽濕熱和胃熱兩種。肝膽濕熱口苦,可能是由於肝膽部位存在炎癥引起的。胃熱產生的口苦,部分人肝膽沒有炎癥,但由於飲食不合理,食用了過多的辛辣食品,也會引起口苦。
23.愛吃辣
過於偏愛辣味,易造成臟腑陰陽失調,產生疾病。肺氣過盛辣味有發散、行氣、活血等功能,吃多 了容易使肺氣過盛,耗傷氣陰,導致免疫力降低而罹患感冒,出現咽喉幹痛、兩眼紅赤、鼻腔烘熱、口幹舌痛以及爛嘴角、流鼻血、牙痛等“上火”癥狀。濕熱加重過食辛辣易加重體內濕熱,表現為皮膚痤瘡、血壓升高、痔瘡加重和鼻出血等。
重口味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
24.臉上長痘,出油
濕氣重,腸胃不好,腸道垃圾毒素運化不出來,反映出來是臉上冒痘。
25.濕疹
脾虛,濕氣運化不出去,滯留體內,侵入五臟六腑及經絡,滲入表皮就容易起濕疹。
1.土壤:微酸性砂壤土,耕層豐富疏松,排灌性能好,PH值5.6-6,適宜種植馬鈴薯。2.營養:土豆需要鉀,其次是氮,最後是磷。3.溫度:馬鈴薯喜冷環境,生長發育期間最適溫度為17-21℃,新苗生長最適溫度為13-18℃,塊莖形成最適溫度為20℃。4.水分:苗期田間持水量應保持在65%,塊莖形成期75-80%,塊莖膨大期75-80%。
壹、馬鈴薯的生長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