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馬鈴薯播種機視頻

1.土壤:微酸性砂壤土,耕層豐富疏松,排灌性能好,PH值5.6-6,適宜種植馬鈴薯。2.營養:土豆需要鉀,其次是氮,最後是磷。3.溫度:馬鈴薯喜冷環境,生長發育期間最適溫度為17-21℃,新苗生長最適溫度為13-18℃,塊莖形成最適溫度為20℃。4.水分:苗期田間持水量應保持在65%,塊莖形成期75-80%,塊莖膨大期75-80%。

壹、馬鈴薯的生長條件

<

馬鈴薯播種機視頻

1.土壤:微酸性砂壤土,耕層豐富疏松,排灌性能好,PH值5.6-6,適宜種植馬鈴薯。2.營養:土豆需要鉀,其次是氮,最後是磷。3.溫度:馬鈴薯喜冷環境,生長發育期間最適溫度為17-21℃,新苗生長最適溫度為13-18℃,塊莖形成最適溫度為20℃。4.水分:苗期田間持水量應保持在65%,塊莖形成期75-80%,塊莖膨大期75-80%。

壹、馬鈴薯的生長條件

<

馬鈴薯播種機視頻

1.土壤:微酸性砂壤土,耕層豐富疏松,排灌性能好,PH值5.6-6,適宜種植馬鈴薯。2.營養:土豆需要鉀,其次是氮,最後是磷。3.溫度:馬鈴薯喜冷環境,生長發育期間最適溫度為17-21℃,新苗生長最適溫度為13-18℃,塊莖形成最適溫度為20℃。4.水分:苗期田間持水量應保持在65%,塊莖形成期75-80%,塊莖膨大期75-80%。

壹、馬鈴薯的生長條件

1,土壤

(1)土壤肥沃、土質疏松、耕層深厚的微酸性砂壤土適宜種植馬鈴薯。

(2)土壤應具有良好的排灌性能,適宜的PH值為5.6-6。

2.營養

(1)在馬鈴薯的生長發育過程中,鉀是最重要的肥料元素,其次是氮,最後是磷。

(2)據研究,每生產1000公斤馬鈴薯塊莖,需要從土壤中吸收11-13公斤鉀、5-6公斤氮和1-3公斤磷。

3.溫度

(1)冷環境更適合種植馬鈴薯,其生長發育期間日平均適宜溫度為17-21℃。

(2)如果溫度達到5℃以上,塊莖將打破休眠,開始發芽。幼苗生長的最適溫度為13-18℃,莖葉生長的最適溫度為18-21℃,開花的最適溫度為15-18℃,塊莖形成的最適溫度為20℃。

4.水分

(1)馬鈴薯生長發育過程中,每1kg幹物質需要708kg水。如果產量為1250-2000公斤/畝,耗水量可達213.3-280噸。

(2)苗期馬鈴薯需水量約占全生育期總需水量的10%,田間持水量可控制在65%左右。

(3)在塊莖形成期,馬鈴薯需水量約占整個生育期總需水量的30%,此時田間持水量可控制在75-80%左右。

(4)塊莖膨大期,馬鈴薯需水量約占整個生育期總需水量的50%,此時田間持水量可控制在75-80%左右。

(5)澱粉積累期馬鈴薯需水量約占全生育期總需水量的65,438+00%,此時田間持水量可控制在60-65%左右。

5.照明設備

(1)土豆喜歡光。當處於光照時間長、強度大的環境中時,植株能充分進行光合作用(葉片茂盛,生長旺盛),有利於提前形成富含澱粉的大塊莖。

(2)光照不足,植株莖葉小而嫩,塊莖形成時間推遲,塊莖較小,澱粉含量較低。

二、馬鈴薯的種植方法

1,土地整理

(1)選擇土層深厚、土層肥沃疏松、保水保肥能力強、2年內無馬鈴薯種植的微酸性砂壤土地塊作為種植地。

(2)種植區前茬作物適宜種植豆類作物和谷類作物,以大白菜、茄子、辣椒、甜菜、向日葵為前茬作物的地塊不適宜種植。

(3)選定地塊後,需旋耕至留茬65,438+05cm,然後翻耕65,438+05-20cm,深耕35-40cm,然後平整成壟,壟高約25cm,底寬80-90cm。

(4)整地時,每畝施腐熟豬糞2000-4000公斤,化肥30-50公斤(磷酸二銨、硫酸鉀、尿素比例為1: 3: 3.4)。

2、加工種薯

(1)播種前15-20天從地窖中取出種薯,然後放入散射光環境中(鋪2-3層,每隔2-3天翻1次),適宜的環境溫度為13-15℃。

(2)如果進行人工播種,當馬鈴薯芽長達到65438±0cm左右時,播種前3-5天開始切塊;如果進行機械播種,當馬鈴薯芽長達到0.5厘米左右時,在播種前3-5天將其切成塊。

(3)切塊前用0.5%高錳酸鉀溶液(或70%酒精和3%來蘇兒)消毒種薯5-10分鐘,切塊時利用頂芽進行垂直切割。如果種薯太大或長方形,應從肚臍向頂部斜切,再從頂部豎切。

(4)切塊後,確保每片馬鈴薯重量達到35-50g,上面有1-2個健壯的芽,然後按100: 1: 0.1的比例播種種薯、滑石粉和甲基托布津。

(5)拌種後,將薯塊放在通風處1-2天,待傷口愈合後播種。

第三步:播種

(1)當地表以下10 cm處溫度穩定且超過10℃(天數達到3天以上)時,開始播種。

(2)采用單行栽培,種植壟距80-90cm,株距約15-20cm,播種量約120-150kg/畝,基本苗預留數約4000-5000株/畝。

(3)種植早熟品種可以密植,種植晚熟品種可以稀植。播種後,用10-15cm的土覆蓋。

4.管理

(1)如遇天氣幹燥,及時澆水,保證種薯順利出苗。當幼苗株高達到3寸左右時,進行1次培土,7天後進行第二次,培土高度高於地面3寸。

(2)塊莖形成膨大期,若植株施肥,可用0.5%尿素+0.3%磷酸二氫鉀葉面噴施,每5-7天1次,連續2-3次。

(3)進入現蕾期和花期後要提供充足的水分。進入馬鈴薯生產初期後,要少澆水或不澆水。正式進入結薯階段(塊莖達到2-3 cm)後,可根據天氣情況和土壤墑情進行澆水。馬鈴薯生產後期和收獲前10天,應停止澆水。

(4)4月下旬至5月上旬,對馬鈴薯噴施15%多效唑水劑,用藥量為50-100克/畝,可防止植株白長。

(5)如果種植早熟品種,收獲時間多在8月中下旬。如果種植中晚熟品種,收獲時間多在9月上半月。